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措施
非典比艾滋病易对付候选疫苗数月可得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08 【字号: 小  中  大   

    虽然就程序而言,全球医学界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确定并实施治疗“非典”的有效方法,疫苗是一项后续工作,但是疫苗免疫是全球公认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完全和最方便的预防疾病方式。

    美国国家过敏医学与传染病研究院专家安东尼·范奇医生日前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说,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疾病,疫情的发展趋势有三种可能:一是非典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各地不断蔓延;二是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急速暴发;三是非典也有可能像病毒性感冒一样,突发性地在较短时间内流行,然后又迅速地消失,但还会在今后某个时间再度出现,如此反复无常。

    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法国和俄罗斯,都频繁传出科学家正在同步研究“非典”疫苗的消息。全球最具权威的法国最大生物研究所也在与世界12个生物研究中心正联手寻找防治“非典”的疫苗及有效疗法。

    葛兰素、默克表态加盟

    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30日报道说,美国科学家正在尝试多种方法和途径,加紧研发“非典”疫苗。与此同时,作为政府机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与一些医药厂商接洽,鼓动这些企业对SARS研究投入资金,希望缩短疫苗从研制成功到产品上市之间的时间。

    该报援引专家的话说,大多数“非典”患者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免疫系统都能抑制病毒,而人类免疫系统无法对抗艾滋病毒,这表明“非典”比艾滋病等容易对付。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指出,绝大多数“非典”患者体内病毒最后都能被清除,并自行康复,这意味着开发出“非典”疫苗是可能的。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顶级科学家在4月早些时候召集了包括GSK、默克、Wyeth、Chiron、百特、强生、安万特、Vical Inc、PowderJect and和Berna Biotech等公司参加此次会议。会议要求主要的疫苗生产商坐到一起,介绍各自在SARS疫苗上的研究计划。

    政府的压力不得不使一些声名显赫的制药巨头做出举动。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在会后的4月30日发表声明,称正在加快与其他制药公司以及法国生物研究所联手研发SARS疫苗。GSK的执行总裁Jean—Pierre Garnier对记者说,这不是一件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研制出一种疫苗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最好现在就开始,即使疫情可能在短期内被控制,但它有可能卷土重来,甚至更严重。我们要为下一波疫情高峰做准备。”他说,GSK通常和这些疫苗公司是竞争关系,但这次不一样,“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对抗SARS,至少应该互相交换科学信息,法国生物研究所就是我们联系的核心。”

    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默克公司也于近日对外宣布已经着手开发SARS疫苗。默克表示已经向美国政府要了SARS病毒及其遗传密码并开始寻找开发这种疾病疫苗的途径。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aymond Gilmartin说:“考虑到这种病毒的特性,疫苗的开发过程不可能会一帆风顺的。”默克公司在开发HIV疫苗方面已经花了10年的时间。

    候选疫苗或数月可得

    好消息是“某种候选疫苗或许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及其监测和控制部医学官马克·索尔特博士4月26日在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各成员的卫生部长参加的抗击SARS会议期间做此表示。

    但作为专家,索尔特同时也强调,疫苗在直接投入人体使用前一般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以便确定其安全性能。他解释说,疫苗研制成功后,应该首先投入动物试验,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做人体试验。在确认健康人体使用疫苗后不会诱发危险之后,才能最终大规模投入使用。“我认为,我们可以期待着在两年或者三年内完成这些程序。”

    他的这种乐观表示,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布赖恩·墨菲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从本月初开始就已经着手“非典”疫苗研制的动态相吻合。而且,“非典”致病病毒及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性状的确定,也为疫苗的研制创造了条件。杨文瑾

    我国非典疫苗攻关加速

    自4月21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协作研制成功的用于诊断“非典”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酶联法)试剂盒提供给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后,我国非典疫苗研制攻关正在加速。

    据介绍,基因组研究所自4月15日凌晨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的从“非典”患者组织标本提取的冠状病毒以来,4月16日16时05分便成功破译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总协调人、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近期的工作就是充分发挥基因组科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学术优势,尽快鉴定病毒的特异性蛋白,并制备出病毒的抗体和疫苗。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向‘非典’疫苗的研制上。”

    据悉,培育出‘非典’疫苗项目已经得到中科院院长基金资助,国内专家对疫苗能够顺利培育成功表示乐观。科文

    美宣称研制成功首个抗SARS病毒药物  非典新药研发期待突破

    当4月14日加拿大研究人员破译可能造成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基因图谱后,包括这家研究机构在内的加拿大和美国研究机构的“非典”病毒已被各制药企业购买一空。美国圣地亚哥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负责人说,当他们决定购买病毒正式介入“非典”研究时才发现,病毒已经卖光了。著名的疫苗公司安迈特巴斯德公司也在日前宣布向从事“非典”防治公司的机构和公司捐献培养病毒所需的细胞。似乎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了对抗SARS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然而,直到目前尚无大的制药企业进行有关“SARS”药物或疫苗实质性研究的消息。往好的方面想,也许这是因为药物研发往往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研发动向属于企业的机密,但另一些分析人士也不客气地指出,大制药企业可能还在观望等待。购买SARS病毒、公开声明着手研发SARS药物和疫苗可能只是略做准备或是表明一种姿态,投入巨额研发资金还不到时候。因为尽管政府不断催促、呼吁制药企业参与SARS研究,但谁又知道SARS能带来多大的市场呢?

    呼唤全球联合行动

    随着SARS疫情的不断扩散和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已经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300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夫人说,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第一场全球性传染病”。她在4月27日表示,非典型肺炎是可以被制服的,但需要全世界携起手来,进行通力合作。

    中国人在努力探索中医药综合治疗非典型肺炎;香港的一些医生目前正试验用抗病毒药物与类固醇药物结合使用的方法来治疗非典,试图闯出一条新路;美国的医疗部门则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正在用“大海捞针”的办法,反复试用数万种可能有效的药物,轮番攻打非典病毒。据报道,总部设在马里兰州的全美传染病军事研究院,现在每天都在接收全球各地药厂提供的各种药剂,包括治疗艾滋病、流感、肝炎,甚至是抗哮喘病的药物,逐一进行尝试。

    研发型小企业积极参与

    近期出版的《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政府已在鼓动一些制药企业和生物企业加入到防治“非典”的工作中来,但最积极的还是一些研发主导型的中小企业,他们已经以各种方式投入进来。一些与美国军方在防治生物武器方面有合作的中小生物企业也在利用其原有在生物武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寻找对抗“非典”的方法。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5日援引美联社的消息称,美国陆军生物防卫试验室最近几天找到第一个强而有利的证据,证明药品最终可以克制非典病毒。

    由于一个新药从开发到临床实验再到最后上市往往需要8—12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因此当务之急是从现有药物中筛选抗SARS药物。美国科学家们已从已有的抗病毒药中发现了希望,这就是天然的抗感染蛋白质干扰素和蛋白酶阻化剂。在以后几个月,美国陆军生物防卫试验室还将试验10万种化合物,甚至多达50万种。

    美首个抗SARS药物问世

    4月27日,继中国研制出治疗非典型肺炎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后,美国方面传来消息,一种据称“能有效杀死非典冠状病毒”的新药已研制成功。目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如果NIH能够在两周内确认这种药物的疗效,该药品可在“数月内而非数年内投放临床使用”。

    据研制该药的美国俄勒冈州的AVI生物药剂公司介绍,新药采用了一种名叫“反义疗法”的新技术,其含有与非典冠状病毒基因排列相对称的核糖核酸单链。“好比一条拉链,非典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单链是这条拉链中的一半,而新药却拥有一条能和非典单链完全吻合的另一半拉链,所以能彻底中和病毒的毒性。”

    正因如此,这种新药据称能有效攻击传染性肝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非典冠状病毒等的核糖核酸(RNA)基因单链,阻止非典冠状病毒基因的复制繁衍过程,从而达到阻止病症发生和恶化的目的。

    据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研究员介绍,这种新药实际上是一种“反义核酸”,以前在治疗艾滋病等病时,曾应用过“反义核酸”,但效果并不理想。她说,美国开发的“反义核酸”采用的是“基因疗法”,而干扰素则是一种蛋白质免疫疗法,两者各有各的角度,具体疗效还需临床检验。

    惧风险药企迟疑未决

    所有的制药企业似乎都瞪大了眼睛跟踪SARS的一举一动,但实际上许多企业的老板可能都在心里算着另一本账。SARS带来的市场到底会有多大?研发抗SARS药物会不会血本无归?

    首先,从技术角度看,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制造SARS的冠状病毒有多个变种,经常会发生变异,这给研发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目前研究人员只在40%的SARS患者身上找到了冠状病毒,也就是说导致SARS的可能有多个病原体。研制出对抗一种病毒的药物,可能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美国冠状病毒专家赖明诏指出,SARS病毒有可能就像流感病毒每年冬天发威一般。这位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学者是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他说,病毒在自然界的历史比人类要久远得多,它们更清楚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许多病毒都有自我限制性,即病毒在经过几代传播后便自行消亡,“非典”病毒有没有自限性目前尚无结论。如果针对性产品研发出来时,病毒的自限性已经发作,那么开发出来的产品将面临市场急剧萎缩甚至消失的情况。

    其次,从企业回报角度看,这么多家企业都在进行研发,谁先取得突破,谁就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者的研发费用可能就通通打了水漂。就算最先获得批准上市,按照专利保护法,制药企业应该可以顺理成章地获得暴利,但SARS作为一个正在全球肆虐的严重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完全有理由合法仿制抗SARS新药,用廉价的仿制药控制飞速发展的疫情,到那时昂贵的进口药就会失去东南亚这块最大的市场。一些制药巨头就曾经因为抗艾药物的仿制问题在南非遇到麻烦。

    此外,全球的SARS病例目前只有6000多例,对于大的制药企业来说,治疗SARS药物的销量不会很大,这些公司的业绩也不会因SARS药物旺销有明显增长。这场竞争持续下去只能是演变为企业品牌和公关的竞争。

    从上述分析来看,相比开发抗SARS药物,研制疫苗似乎更有前途,也更有“钱途”。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