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和动物亲密接触
亚马逊热带雨林系列报道(十六)结束语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2-26 【字号: 小  中  大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个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这个王国中的每一分子,无论它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还是一片嫩嫩的幼芽,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无疑,不是所有植株都能顺利生长到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但每个生命都曾为此顽强地拼搏过。有的植株生命短暂,有的只能昙花一现,但它们都在亚马逊生存过,都为亚马逊奉献过。记得在摄影师Devaise拍摄的<<努里格生态站>>一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灰刺豚鼠将一个硕大的种子埋藏在一棵大树下;两周后,动物再来光顾树下时,种子已发育出一尺高的小苗,豚鼠不由分说将小苗连根拔出,咬断茎后将种子叼走了。一棵植株就这样夭折了!但是,这只是表面的、个体的悲剧,在大自然历史的长河中所有的个体都终究要销声匿迹,真正存在和不断延续的只有生命的本质-基因。而这种植物的基因正是在豚鼠的帮助下不断地延续和扩散。一棵植株的夭折换来其它同类的生存,每个生命都为大自然的繁茂起着应有和重要的作用。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个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动物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母爱的温馨、弱肉强食的残暴、同类相残的凶狠以及牺牲自己保护同伴的悲壮。有些动物的行为在人类的眼中也许不可理喻,但这就是大自然法则。比如说,捕食者猎杀被捕食者的过程看起来惨不忍睹,其实前者通常只能捕到后者中的老弱病残个体,这样被捕食动物种群中强壮的个体存留下来并参与生殖,因此保证了种群优良基因的传递与后代的健康。倘若没有捕食者的作用,被捕食动物种群中一些体弱的个体也势必繁衍后代。如此以来,一方面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动物种群质量不断下降,两个副作用会导致种群有朝一日大难临头:爆发瘟疫或食物枯竭。这样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整个物种的灭绝。与人类的情理相比,自然法则似乎残酷,但却更深沉和富有哲理。
    如果说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一部书,那么我敢说它的每一页都能讲述许许多多真实而又神奇的故事。她还是一组交响曲,那里的鸟兽鱼虫都是天才的乐手。我所撰写的以上这些浅陋的文字充其量不过是这部巨书中的几个注脚,这首神曲中的几个音符。而且我也相信,既使有一支生花妙笔,用尽<<中国科学报>>的所有版面,也无法尽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美丽、丰饶和神奇。
    然而,不幸的是,郁郁葱葱、广袤无垠的亚马逊以及生存在那里的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正面临人类强加给它们的灭顶之灾。80年代,亚马逊每年采伐200-300万公顷森林,照此速度,用不了多久,亚马逊就将变成一片茫茫的黄土地。每每坐在直升飞机里飘荡在亚马逊上空,看着原始森林在被焚烧、被开垦、被吞噬,我总有难以名状的痛心和悲愤。我总是想:人啊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得更聪明一点,与孕育了人类自身的自然界和谐共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更理智一些,保卫好维系我们自身生存的家园?别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照片提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