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新华社】与巨人同行和高手共舞 中科院国际地位“节节高”
媒体:新华通讯社 日期:2010-09-28 作者:李斌、吴晶晶

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美国科学院……这些在国际上响当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如今都成为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同行的“战略伙伴”。目前,中科院已与40多个国家的70多个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签订了80多个长期、稳定的院际国际合作与交流协议,所际交流协作项目达到600多项。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过程中,中科院坚持以发展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通过共建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与团队,引入新的科学思想和先进管理理念,凝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全院共与境外科研机构签署了100多个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心、青年科学家小组、科学家伙伴小组和联合研究队、联合研究小组的协议。通过这些国际合作项目,有的青年科学家已经成长为“领衔”式的科研将帅人才,中科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裴刚,中科院院士、金属研究所所长卢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通过国际合作,中科院不断开发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促进了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和大科学工程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中科院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03年,中科院获得境外科技奖超过100人次;60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职务;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达到2000多篇;并聘请了320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中科院的科学家在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多项国际合作计划中显示了我国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此外,知识创新试点6年来,中科院与英国石油公司、大众汽车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的合作向战略层面发展;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建立了长期稳定交流关系;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等重要国际学术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刊登:新华通讯社通稿2004年11月1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