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科技日报】中科院花钱让纳税人知情
媒体:科技日报 日期:2010-09-28 作者:李大庆

即将过去的2004年对于中国科学院来说,又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这种收获不仅体现在又有一批类似每秒运算10万亿次的曙光4000 A高性能超级计算机这样的重大科研成果问世,也不仅体现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的科研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而且还体现在中科院对知识创新工程的自我申请评估和加强中科院与国际国内合作等几方面。

主动向“纳税人”汇报

中科院经常能够创造出中国科技界的“第一”,然而,2004年中科院创造的一个“第一”不同以往:第一次主动提出申请,要求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对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进行评估。

1998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按计划,中科院将用大约12~13年的时间分3个阶段将旗下的院所建成代表我国科学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形成国家科研机构新体制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到今年,知识创新工程已走过了6年历程,即将由第二阶段迈入第三阶段。

“国家给中科院不少的资金支持,我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应该让纳税人知道我们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在中科院的会议上,院领导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多次以“工程”的形式推进科技的发展。这在我国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巨大发展,一些项目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不少的工程基本都没有向纳税人做出及时的说明。中科院领导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历史发展,我们应该让公众更多地了解科学、理解科学,让纳税人知道他们的钱在中科院是如何花的。从今年10月起,受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委托,科技部在有关领导带领下,开始了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评估。这是我国科技界第一个主动申请接受评估的大的科学工程。有关人士透露,这个评估的意义重大,是我国科技界进一步走向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科技界走向透明和公开的重要一步。

从学习为主到共建研究所

今年是中科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合作30周年纪念。在5月24日北京举行庆祝大会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大会发来的贺词说:“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之间的科技合作取得很大成就,堪称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1991年,年仅26岁的卢柯博士在中科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交流协议的资助下前往德国,开展非晶态合金向纳米晶体转变的相变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研究。两年后,卢柯回国在中科院金属所组建了关于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组,继续这一研究。

之后双方多次合作研究。1999年,双方成立了中德卢柯马普伙伴小组,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有影响的国际地位。小组长卢柯也已于2003年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

类似的小组还有马普青年科学家裴刚小组、胡赓熙小组,中德包信和马普伙伴小组、李峻柏马普伙伴小组等15个小组。这些小组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特别是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取得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04年,中科院将与国外的科技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由学习、共同研究发展到共同组建具有法人地位的研究所。今年8月30日,中科院、上海市政府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签署正式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建巴斯德研究所,力图在预防和抗击新生传染性疾病领域共同研究;今年11月8日,中科院还与德国马普学会签订协议,决定共建中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与国外科研机构共建实体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已由主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的学习阶段发展到合作建所共同研究的阶段。

与地方合作推陈出新

在中科院的办院方针中有这样一条: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为此中科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各方面的合作,目前已与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为重点、东中西部并举的院地合作新格局。

2003年12月27日,一所国家级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开发机构——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成立。这是由中科院与广东省和广州市三方“共建共有”、隶属于中科院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开发机构。合作三方通过理事会对研究院实施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美国默克研究室艾滋病疫苗的第一发明人、海归博士陈凌被聘为首任院长。

今年4月20日,中科院与浙江省又共同组建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将以中科院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在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表面涂覆材料及技术、纳米材料及技术等领域进行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研究,推动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努力建成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研究机构。该所是法人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中科院、浙江省和宁波市代表组成。

两个新的研究机构的成立表明中科院与各地的合作已由过去的一般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发展成为一种建制化的合作。一方面它会通过合作在新的研究领域开拓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会以更加市场化的运作,在体制运行、国际化的招聘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刊登:《科技日报》2004年12月11日第一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