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同时宣布: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的北京谱仪实验,观测到一个新粒子。科学家猜测,它有可能是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寻找了几十年的新型粒子,暂时被命名为X1835。
科学家认为,如果发现普通夸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将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和自然界的认识。“这个新粒子是在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一个光子和三个介子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它的质量值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相当于33×10-27千克;寿命非常短,约为10-23秒,人类的正常知觉根本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金山介绍说。
该项研究成果去年12月31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引起了国际高能物理界的极大兴趣。2005年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主席Tord Ekelof教授说:“这可能是首次观测到物质和反物质可以通过强作用力形成束缚态的证据,因而非常重要。”
目前,物理学家对它的基本结构尚在猜测之中。有科学家认为,X1835可能是质子——反质子束缚态(一种由六个夸克组成的新型粒子),或者是科学家长期寻找的胶子球等夸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也有科学家认为是常规介子。目前的实验数据还不足以对这些理论解释和猜测做出最终判断。科学家寄望于正在改造中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2007年改造完成后,它的性能最终将提高100倍左右。届时将能获取比现有数据大约100倍的数据样本,在此基础上将能对X1835粒子的基本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北京谱仪合作组发言人李卫国说。
刊登:《科技日报》2006年1月7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