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二等奖
【中国教育报】院士不应是装点门面的“道具”
媒体: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09-28 作者:黄蔚

最近又有一批学术水平和声望高的学者和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针对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给予院士过高的待遇,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称,这只是个别行为,既不是组织行为,也不是国家行为。他表示,社会各界要以平和心态看待院士,院士更要以正确态度看待自我。

由此联想到国内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于院士的热中:本单位能有人评上当然好,如果没有那就拿出浑身解数去搬几个过来,抛出各种利益的诱惑,给钱、给物、给房子,的确有装点门面之嫌。只要人来了,出不出成果倒是无所谓,关键是能够带来丰厚的科研资源,到国家有关部门去申请科研经费时可以抬高一些价码,以至于后来有些院士不得不到处“走穴”:分身无术就“以身相许”几个单位,甚至出现某些省份统计出来的院士数量总是超过实际数量的现象,原因在于有些院士被不同的单位重复统计了好几次。出来的成果同样也是被重复统计,最后都不知到底应该算谁的了。

科研单位和高校求贤若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在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的同时,不断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不要用更多荣誉和一些暂时的、表面上的利益去扰乱院士的科研工作。毕竟,科研工作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需要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院士水平再高,出成绩也只能出在实验室,不可能出在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名利场中。

刊登:《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9日第一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