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电视作品 > 三等奖
【北京电视台】排爆机器人
媒体:北京电视台科教中心 日期:2010-09-28 作者:卢志洁、王闯

多功能排险机器人

这就是学名叫多功能排险机器人的家伙,他的本领就像特种兵,他是移动式机器人的一种。每分钟30米的移动速度就是考核它的第一标准,跨越高度为25厘米的障碍物让它在移动性能上更胜一筹。说起行走来它还有一个绝活,脚下的这条履带可以根据路面的需要随时变换成车轮,如此一来就能轻松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

不过行走对于这种排险机器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它最大的功能是代替公安人员排除各种危险隐患。完全模仿人类手臂设计使这个排险机器人的大臂、小臂、手腕等关节能代替公安干警对可疑爆炸物进行检查搬运。关键时刻还能剪断爆炸物的引爆电线使其失效。

这第三招就是对目标联发霰弹,投掷催泪弹。虽然说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是有了这三大法宝,我看可以独步武林,笑傲江湖了。

研制机器人的目的就是要让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一系列危险、高难度的动作,因此仅能在陆地上应用是不够的。

多功能复合机器人

刚刚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组验收的多功能复合移动机器人称得上是人类的好帮手,独特的移动机构直接决定了它能够在复杂、恶劣环境下行走自如。这种“轮、腿、履带”的组合也是它的名字的由来。100公斤的体重使得它在行走的过程中发出沉重的声音,但是每分钟5米的移动速度却使它显得很稳健。它的四周装有11个超声波传感器,为了弥补盲区又另加了7个红外线传感器,犹如我们人类能够任意回头一样,这些传感器基本上收集了机器人四周的障碍物信息,并且能在自主控制的状态下,回避障碍物、寻找目标、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等。将来这个看似笨重的机器人还会在太空中大显身手呢。

危险探测机器人

和前两个亮相的机器人相比较,它的个头实在不起眼,但它的独门绝技就得益于它的矮小身形,凡是狭小地带都是它一显身手的地方。无论是草地漫步,还是水潭嬉戏,甚至是石头遍地的土路,小不点都有着如履平地的从容。有了这样一个小精灵带在身边,在狭窄低矮的空间里完成探察、观测都要靠它了,并且还可以装上各种检测仪器对有毒有害物品、危险爆炸物品进行检查。

蛇形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最新研制的这个蛇形机器人,可以说是在仿生机器人领域的新突破。它有同真蛇完全一样的运动机理和行为方式,能适应各种地理和自然环境。简单的行走动作完全由它自主完成,而且还能根据环境采取侧动伸缩等不同步态。那天调皮的小家伙还给我们表演了它的绝招。你看看它干嘛呢?

这家伙的本事可不小,行走速度能达到每秒0~4米。给它穿着衣服放在草地上,恐怕真能吓人一跳。独特的外形决定了它不仅能在狭窄的缝隙里行走,还能在陡峭崎岖的复杂地面上自如散步,甚至在有辐射和毒害的环境里都能执行侦察任务。

代替蛇眼睛的是一部微型摄像机,不仅能观察所到之处的环境,它还能通过通讯系统时时采集并传输现场图像。

清洁机器人

这位机器人有个好听的名字“洁洁”。它有个洁癖的毛病,就爱没事刷啊刷的,它擅长的是进入管道进行清扫,你看它干得多欢实,身上带的摄像机能让我们随时了解清洁工作进展的情况。一路走一路扫,为了对付不同的环境,他还随身携带了大小不同的各种刷子。

播出:北京电视3台《科技全方位》2006年6月19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