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八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光明日报】用中国心造“中国芯”
——记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者“龙芯CPU”研究集体
媒体:光明日报 日期:2010-10-11 作者:齐芳

昂首啸天,勇做龙头源头领头雁;

俯身磨剑,铸就强国富国中国芯。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他们胸怀凌云之志,潜心攻关,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通用CPU芯片,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龙芯1号”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初步掌握了当代CPU芯片的关键设计技术,在国内外学术界及公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该成果先后入选“2002年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和“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3月19日,“龙芯CPU”研究集体再次站到了领奖台上,捧起了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国特色”的CPU芯片

CPU芯片是包括计算机在内各种电子设备的灵魂,是信息领域最重要的核心技术。龙芯CPU研制项目的负责人唐志敏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CPU芯片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市场价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信息系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本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和为我国信息产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的宗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2001年起,在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开始研制“中国特色”的通用CPU芯片。

很多专家认为,CPU芯片的工作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在Intel芯片垄断PC市场的现实情况下,国产CPU芯片只能以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配合整体的应用解决方案切入市场。因此,“龙芯”的设计目标就是性能够用,即达到国外最高芯片的一半左右;功耗和成本极低,即不超过国外最高芯片的十分之一。在这一目标指导下,科研人员给“龙芯”定了三个原则:一是通用,二是兼容,三是软硬件协同提高性能。

他们没有随波逐流只做嵌入式CPU,而是以通用、高性能和产业化为己任。在高性能方面,他们也没有被片面看重主频的风气左右,而是按照国际标准,主频、基准程序性能和浮点性能并重。到目前为止,“龙芯”是唯一通过SPECCPU2000基准测试程序测试的国产CPU芯片。他们也没有因为一些社会舆论就片面追求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忽视市场产业化前景,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制造与国际主流CPU兼容的芯片,除了支持Linux操作系统外,“龙芯”还支持国际上流行的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和国产的“女娲”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在安全性能上,“龙芯”也略胜一筹,它的内嵌硬件安全功能,可以有效抵御大多数黑客和病毒攻击,特别是黑客最常用的基于缓冲区溢出的攻击。

现在,“龙芯1号”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以其应用推广为核心的龙芯产业联盟已凝聚了包括海尔、长城、厦华、中软等在内的60余家企业,被广泛用于网络计算机、刀片式安全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

稳扎稳打的年轻队伍

在“龙芯”研制之初,曾经有人对这些年轻人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们却做到了:成为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龙头”,发展我国信息产业新技术的“源头”,国内CPU制造技术的“领头雁”。

在刚开始的一两个月,CPU芯片的物理设计对这些原本只研究系统的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龙芯”的总设计师胡伟武说,当他们面对诸如综合库、防静电、压降等物理设计概念时,“就像只熟悉种地的刘姥姥刚进大观园”,新鲜却不知所措。项目组的每个人都成了学

生,大家抓紧时间看文档,找教科书补充微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整个芯片的物理设计过程

中,每个人都至少看过上万页的文档,有些还是反复阅读。

加班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他们曾经累得睡在电脑桌上,手里却仍然握着鼠标

;他们曾经连续加班六天六夜,虽累得面无血色却执着不改;他们的家人也受到感染投身其中

。唐志敏的妻子每天把一杯鲜榨果汁送到丈夫手里,胡伟武甚至把他的理想传递给了年仅8岁

的女儿,女儿曾天真地对他说:“爸爸,要是你CPU做不过美国,我长大后接着做。”组里的好几个年轻人为加班推迟了婚期。他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叫屈:胡伟武说自己“太狠”,对组里的成员要求太高;可组员们却说胡伟武“太累”,他们都还有相对轻松的时候,可胡伟武什么时候都是最紧张的。

“我的中国心”

是什么让这些IT高手拒绝了出国、高薪的诱惑?是什么让“龙芯”组在人、钱、物都同国外研究所差距甚大的情况下做出了比他们更好的成绩?“龙芯”人说,因为“我的中国心”。

每一次成功,他们的庆祝方式都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龙芯1号”流片成功的那天,他们错过了升旗时间,可胡伟武说:“我们要向毛主席汇报!”他们就在忙了近一天一夜后,又在毛主席纪念堂前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

2003年10月17日,“龙芯2号”通过相关测试之后,“龙芯”组又一次集体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下。看着红彤彤的国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24小时前杨利伟走出神舟5号舱门冲大家挥手的画面突然出现在胡伟武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这些年轻人不只在用技术和知识去造“龙芯”,他们是在用心造“龙芯”,用心去体现一个科技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曾给“龙芯”组批示:“青年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创造精神实在可喜可贺,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

现在,这支优秀的团队又出发了!“龙芯3号”的前期研究已经展开,它将采用更先进的片内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微电子工艺,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单位:光明日报社

刊登:《光明日报》2004年4月21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