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八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科学时报】我国研制出具环境适应能力蛇形机器人
媒体:科学时报 日期:2010-10-11 作者:柳成林 毕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积极开拓仿生机器人技术新领域,最近研制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蛇形机器人样机,日前通过了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蛇形机器人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研制发展的仿生机器人家族中的一员。它具有生物蛇的运动机理和行为方式,可以适应广泛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不但能在各种粗糙、陡峭、崎岖的复杂地面上自由行走,而且还能够攀爬障碍物、探测疏理管网通道;深入洞穴缝隙,在灾后的废墟中抢险救生;甚至在有辐射、粉尘、毒害及战火硝烟中执行侦察使命。这些都是与以腿脚、轱轳或履带作为行走工具的机器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因此,蛇形机器人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功研制的这种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蛇形机器人,身长150厘米,腰间直径8厘米,体重3公斤,比一般的蛇要粗壮得多;它的头部装有微型摄像机,可以实时采集现场图像并用无线传输发回监控台,在计算机屏幕上放映;它有多个关节,行走速度最快可达每秒0.4米。这种基于仿生模块化、可变结构设计的灵活肌体,采用了分布式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嵌入式微机控制器的核心指挥下,具有三维空间运动能力,可以自动识别地面环境特征,相应采取蜿蜒、侧动、伸缩、翻滚等各种步态,在硬地面、沙地或软土中爬行,还能够跨越5厘米的障碍物。

专家组审核认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蛇形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蛇形机器人作业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在地面特征识别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课题组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16篇;还利用蛇形机器人功能样机建成了一个蛇形机器人作业系统,并结合国家在反恐防暴方面的需求,进行了汽车底部危险物品探查实验、洞穴探查实验等应用方面的预研工作,为面向应用的蛇形机器人作业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学时报社

刊登:《科学时报》2004年2月25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