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八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二等奖
【新华社】打造中国人奔腾的“芯”
——知难而上的“龙芯”团队
媒体:新华社 日期:2010-10-11 作者:俞铮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俞铮) 中国第一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器芯片的开发者给他们的产品取了个威风凛凛的绰号——GODSON(中文直译为“上帝之子”),不过他们宁愿叫它的中文谐音“狗剩”。

领导这个研究小组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唐志敏博士解释说:“按中国的民俗,赖名好养活。我们对‘狗剩’倾注了极大心血,自然不愿看到它夭折。”

这枚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开发出来的芯片大名叫“龙芯”CPU(中央处理器),龙是中国的象征。CPU是计算机的心脏,长期以来,中国人不掌握这项核心技术,因此被发达国家扼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命脉。

“龙芯”的诞生并不轻而易举,而是中科院计算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长期艰苦攻关的智力结晶。这个研究小组获得中科院首届杰出科技成就奖。

 被称为“龙芯三杰”的唐志敏、胡伟武、张志敏三年前在国内学术界还只是初出茅庐,而CPU项目对他们来说更是全新的课题。

计算所将他们组成团队共同主持开发“龙芯”CPU。唐志敏负责设计总体规划,胡伟武负责编程和逻辑设计,张志敏负责工程技术管理。

伴随着“龙芯”CPU的研究成功,三位科学家也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将帅人才。唐志敏担任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专家组专家,胡伟武获得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张志敏主持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的产业化工作。

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说:“一棵小树,不求长粗,只求长高。”他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在科学探索中不断创新,在专业技术领域成为“高手”。

计算所从2000年到2002年把160万元人民币投入“领域前沿青年基金”,支持年轻人从事原始性、前瞻性的创新探索,允许有意义的失败。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人的创新积极性。

李国杰说:“不求每个基金项目都开花结果,关键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龙芯”团队是计算所大批优秀人才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核心理念是“一片森林和一支棒球队”。团队中每个成员角色不同、分工差异,要讲究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发展,就像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一起组成森林。研究集体同时又是一支棒球队,每个成员在各自位置上都是明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

团队的集体荣誉感还激发成员的爱国情怀。在“龙芯”CPU投产成功的时刻,课题组首先想到的是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

唐志敏说:“在国旗面前我们感到了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做出中国第一台不依赖洋人CPU的计算机。做出世界上最好的CPU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此间举行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说:“战略高技术创新必须面对全球的竞争与技术前沿,着力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并及时实现工程化、社会化和规模产业化,否则,将失去创新价值与竞争机会。”

单位:新华通讯社

刊登:2004年3月18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