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八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二等奖
【科学时报】知识创新的南行和西进
媒体:科学时报 日期:2010-10-11 作者:石硕

战胜“非典”的征尘未及散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率领的一支科学家队伍就急急地开始了南部和西部之行。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中国科学家将被“非典”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迫切心情。这次科学之行已经过去一个月,但广东、四川和西藏三地的同志们仍然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扎扎实实地落实着这次考察确定的相关项目。

从北京赴广州到成都再向拉萨,这是一个大写的英文“V”字。

正当全国欢庆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人们尽情放松被“非典”束缚的心情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却于7月5日——一个本应休息的周末登上飞往广州的班机,沿着“V”字开始对广东、四川、西藏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这是战胜“非典”之后中国科学院的一次重要活动,受到三地各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

中国科学院如何实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的战略考虑,是路甬祥最关心的题目。这次三省区之行,可以说是对这一题目的又一次深层破解: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广州市签定三方共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协议、三方投资3亿元的华南植物园项目共建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提出援藏工作新思路、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定院区合作协议、确定了以服务青藏高原为宗旨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所址……时间虽然短暂,但面对这样丰富的合作成果,相关各方无不欣慰愉悦。

院地合作花开羊城

曾是内地最严重疫区之一的广州,已迅速恢复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动感。路甬祥刚下飞机便立即参加了他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三人分别代表的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建国家级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签字仪式。

作为国家级生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将瞄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前沿,以生物医药应用基础研究及核心高技术研发为着力点,与地方的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

加强重大疾病发生及防治机理的研究,以及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重大创新品种的研发,提高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技术集成水平,建成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具有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研究开发机构,并带动地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这个科研机构的酝酿本在“非典”之前,“非典”的突如其来更加显示出该机构建立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路甬祥在签字仪式上指出:迅速建立和完善我国健康医药卫生保障科研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灾害性事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这个机构的建设无疑将在应对热带、亚热带传染性疾病的突发和生物恐怖的威胁中发挥重要作用。

路甬祥在谈到三方共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时兴致勃勃,他说,研究院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中国科学院学科、技术、人才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经济、市场优势集成和强强联合的成果,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科学院面向蓬勃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正是由于这些鲜明特点,无论是中国科学院,还是广东省广州市,皆对这个机构寄予厚望,盼望其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机构。

三方共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无疑是大手笔。此前不久三方刚刚完成另一次大合作,那就是三方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项目。

华南植物园是中国四大著名植物园之一,是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重点建设项目。三方共建后,华南植物园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与生态安全、物种的演化形成与维持、植物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进行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解决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资源储备与开发、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的基地。

华南植物园属于“经典类型”的综合植物园。园内林木苍翠,绿草如茵,更有湖泊、溪流与远山近水交相辉映,体现了“师法自然”的中国园林思想,是广州人喜爱的“新八景”之一。路甬祥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陈竺等领导来到这里后,对几个专类园进行了考察,路甬祥要求华南植物园要进一步加强对群落、生态环境、科普功能方面的研究,对植物园的科学内涵、功能进一步推敲,要考虑社会影响,考虑可持续发展,要让国内外同行满意,让人民满意。

科技产业结果天府

顶着毛毛细雨,路甬祥在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徐世群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控股的科东化工公司考察。

科东化工公司两年前还是成都有机所的全资企业,长期亏损,濒临破产。成都有机化学公司转制后对其进行了资产重组和改制。科东化工公司借此机遇,面向市场,大力开发出医药中间体葡辛胺等主营产品,经营状况迅速好转,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洲著名制药企业。去年,科东出口创汇90余万美元,2003年预计利润将逾千万。

路甬祥如数家珍地对科东化工公司的员工们说:“我记得转制前整个成都有机所的收入也不到3千万元,转制短短两年时间就达到8千万元,证明研究所转制这一条路走对了,你们的转制是成功的。”转制是体制的变化,更是观念的变革,成功的事实让一些曾经思想不通甚至用种种方式抵制的员工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路甬祥考察另一个转制研究所——四川中科院信息有限公司时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加快从研究所模式向高技术现代化企业的根本性转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向市场,市场才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

地奥集团是高科技产业的一面旗帜。路甬祥在此视察时,高度评价了地奥集团为抗击“非典”做出的独特贡献。路甬祥格外关心地奥集团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即从产品大部分使用天然资源转向基因药、合成药等多元产业结构。路甬祥还叮嘱地奥集团既要培养开发骨干,同样要注意培养经营管理人才,要注意调整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

视察成都光电所时,路甬祥听取了姚汉民所长对研究所总体规划的汇报后,高兴地说,光电所面向世界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凝炼创新目标,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又视察了光电所,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国防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看到成都地区各单位的创新进展情况,路甬祥高兴地说,你们较好地落实了中国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整体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评价对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区单位来说,是一个高度肯定和公允的评价,也印证了中国科学院对这一地区改革发展指导的科学、合理、得力。

“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路甬祥引导大家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他要求大家想一想三年来发生的几件大事和其中的启示,进一步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进一步理解知识创新工程的意义。

他说,知识创新工程是党中央从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保证做好,决不能打半点儿折扣,更不允许失败。创新工程已经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和高兴的,但我们仅仅是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离十六大提出的要求,离新时期办院方针所规定的目标,离国家寄予的期望还有距离。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进一步凝炼创新目标,真正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真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按这个目标来衡量我们的工作。

创新援藏根植雪域

路甬祥是第一位前往西藏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长。生机勃勃的农村牧场、初具规模的城镇布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安居乐业的各族群众、成效不凡的援藏工作,无不给路甬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要求。”路甬祥对青藏高原所的同志们说,这个所的建立不仅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从科学认知上讲,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并且作为我国独特的地理单元,有很多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问题,开展青藏高原研究也是重要的政治需要,西藏作为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科学的制高点上取得发言权,我们才能从更深层次揭示西藏发展的规律。

路甬祥就青藏高原所的人才队伍建设指出,要选作风好的科学家,要用好的作风选科学家,真正把那些立志扎根青藏高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要“广开才路”,实行灵活的体制和机制,保证优秀科学家“为我所用”;要选那些具有勤奋精神的科学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要敢于从国外选人才,也要吸收国内优秀人才。

路甬祥与大家谈青藏高原所的科学定位、谈各种形式的合作、谈各部分的分工协作、谈开发种质资源库建设……尽管夜已经很深,但路甬祥和“老西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等领导却毫无倦意,与大家共同沉浸在构划事业发展蓝图的兴奋之中。

7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本部)座谈会在自治区政府隆重举行。路甬祥听取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国土资源厅、农科院及拉萨市领导同志的介绍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这次西藏考察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二是推进中国科学院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援与相互合作;三是了解西藏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现在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科学院加大对西藏自治区的支援力度和加强合作的信心,增强了建设好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信心。”

路甬祥说,中国科学院要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科技支援、服务力度,促进与西藏的科技合作,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知识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工作,为实施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科技援藏要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特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起以科研项目与成果支援为重点的新的科技援藏模式。

7月1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中国科学院的几位援藏干部分别以“西藏的自然与生态保护”、“西藏旅游产业化”、“藏医药现状及对策”为题发言,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不同的领域积极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系统的有创意、有科学依据的思路和建议。

路甬祥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科学院党组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共同做出的从中国科学院选派科技干部到西藏挂职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既是中国科学院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也是发挥中国科学院人才、科技优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形式。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的科技合作,使西藏能够尽快缩短与内地、世界的差距,实现西藏在科技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协议书》。中国科学院将本着“知识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的指导思想开展与西藏自治区长期全面的科技合作,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西藏自治区将为中国科学院的国际合作及其他研究工作提供“绿色通道”,并将有关科技战略需求及时提供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共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路甬祥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之间紧密的科技合作与取得的成效。他说:“协议的签订使得我们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合作成果有了一个新起点,把我们半个多世纪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坚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西藏一定能够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没有西藏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藏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国科学院将动员全院力量不断加大知识、人才和科技援藏力度,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非典”疫情刚过,路甬祥便率领中国科学院的同志南下广东,西上川藏,对未来中国科学的发展所具有的长远意义,也许今天谈论还为时尚早,但是从三地的反映来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科学胜利之旅的一次成功播种。让我们期待丰硕的收成!

单位:科学时报社

刊登:《科学时报》2003年8月14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