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八届科星奖 > 电视作品 > 三等奖
【央视】中国集中3000多名科学家联合攻“非典”
媒体:中央电视台 日期:2010-10-11 作者:

【导语】

记者从国家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组了解到:截止6月中旬,中国已经紧急启动了95项抗击非典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有300多家单位的3000多名科技工作者直接参与了这一攻关。科技攻关组负责人介绍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围绕一个国家重大急需的目标,调动的单位,人员和学科最多的一次。

【正文】

设在国家科技部办公区的这个“科技攻关组”是今年4月24日成立的,他由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九个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成,下设流行病,临床,药物,保护,国际合作和地方协调6个工作组。“科技攻关组”联合办公室副主任贾敬敦介绍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中国数千名科技工作者凝聚在了一起,此次科技攻关动员速度之快,涉及学科之广,参与单位和人员之多都是空前的。

【同期】国家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联合办公室副主任 贾敬敦

“我有个估计,我们这95个国家级的攻关项目,大约集成的单位有300多家,主要的科研人员在3000人以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唐宏博士告诉记者:微生物所此次承担了寻找SARS病毒特异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基因疫苗,病毒相互作用以及相关药物的开发,他们的许多实验都是和上海,武汉,昆明等地的科研院所合作下完成的。(同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唐宏博士)

“我们合作包括和上海药物所,利用他们筛药的平台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的抗SARS药物筛选;和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合作,利用他们的P3实验室进行SARS细胞的培养实验和病毒感染的抑制实验;同时还和昆明动物所合作,将在月底进行动物模型实验。”

唐宏博士深有感触说,在此次的攻关中,形成了一种难得的资源共享,科研协作的攻关气氛,使科研的效率大大提高,过去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一些工作,现在几个星期就完成了。

在抗击非典的科技攻关中,中国科技工作者强烈意识到: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治疗和防护手段,这是国家的重大需求,为此他们打破了过去学科,院所之间的界限,从不同的单位走到一起;许多人还放下正在研究的课题,义无返顾的投入到抗击非典的科研中,他们在实验室不分昼夜的连续工作,使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相当进展。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在完成SARS病毒基因测序后,紧急开发了酶联试剂盒和PCR抗原测试两种检测方式,实现了早期判断诊断。

中科院地理所和遥感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SARS病例传播的空间时间分布进行了监测,找出了其中的发展态势,已经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病原学方面中国科学家以详实的科学依据,排除了禽流感以及其他疾病,这一结论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为全球明确主攻方向做出了贡献。

在药物的研究上,中国先于美国研究出可用于预防非典的重组人工干扰素a—2b喷雾剂,并已经进入临床。

目前国家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已经紧急调拨了1亿8千万元,除了开展95个应急科研项目的研究,还在建设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研究基地和临床研究基地等方面做了中长期的部署。

编导:徐文华 丁 峻

单位: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

播出:中央电视台4套《中国新闻》2003年6月20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