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文汇报】科学的公仆
——追记“上海光源”工程办主任汤杰
媒体:文汇报 日期:2011-01-05 作者:许琦敏

嗒、嗒、嗒……每当不紧不慢的脚步声响起在“鹦鹉螺”的环形隧道、大厅里,大家就知道是“大管家”来了:“上海光源”工程办主任汤杰,又在做每天例行的调研。设备安装协调、物流方案落实……一份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建议,就在这脚步声中酝酿产生,然后一一提交到工程经理部。

提到汤杰,参与“上海光源”建设的人都会想起他那个标志性的动作:推一推茶色近视眼镜,笑呵呵地说:“我是为你们服务的。”“科学的公仆”,是汤杰给自己的定位。

我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上海光源”能在短短52个月内如期竣工,离不开出色的工程管理,而汤杰,正是其中一位枢纽人物。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上海光源”工程部总经理徐洪杰说:“他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得近乎完美。”“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光束线负责人何建华说:“碰到有事需要协调,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打汤杰的手机。”

然而,就在今年2月16日,工程竣工前不到三个月,年仅43岁的汤杰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短短三小时就离开了人世。此后,多少次,碰到急事的同事们拿起手机,顺手拨出熟悉的号码,可听到的不再是汤杰“没问题,我来想办法!”的爽快回答,而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语音提示,冷静、坚强、多次挑战世界级技术难关的他们,眼圈红了一次又一次。

这个岗位总要有人去做,舍我其谁

1995年,“上海光源”刚立项,当时兼任工程办主任的应用物理所副所长曹珊珊,偶尔在加速器研究室发现了汤杰的管理才能:门口一块黑板上,整个研究室的架构体系一目了然;走进实验室,加速器的各种部件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还仔细地编了号——细节折射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执行能力。

光源工程正需要这样的人!做尖端科学装置的工程办负责人,一定得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还要有亲和力,汤杰几乎是不二人选。于是,在曹珊珊和导师赵小风推荐下,已是自由电子激光器项目副总指挥的汤杰,进入“上海光源”担任工程办公室负责人——一干就是14年。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科研系统,技术是一线,管理是二线。从科研转向管理,意味着从科技创新的主角变成配角,基本远离了各种重量级的评奖和荣誉。

当时的“上海光源”还是停留在纸上的理想,工程办的活儿又大都是些“办好不见功,办不好见责”的琐碎杂事。一向灵活、聪明,年纪尚不满30岁的汤杰怎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赵小风说,汤杰只是觉得,这个岗位虽不耀眼,却非常重要,总要有人去做,舍我其谁。

平常爱开玩笑的汤杰,其实骨子里很理想主义。汤杰的家人中有不少从事金融工作,数他收入最少。尽管总自嘲“在家里地位最低”,但面对种种颇具诱惑力的跳槽邀请,他从来不为所动。工程从立项到开工几经曲折,甚至一度陷入绝境,但他对“上海光源”始终“不离不弃”。

2004年工程开工后,汤杰又有了一个从未任命的头衔——工程总调度。从开工起,一年365天,他几乎360天在工地,晚上回家后还要写报告、建议和规章。儿子汤慎在作文里这样写:“每天晚上,我做功课,爸爸也做功课,而且做得比我还要晚。”

妻子沈玉玲不解,一样忙,何不换个收入更高的工作?汤杰说:“对科研人员来说,一生能参与这样一个大科学工程,是一种荣耀!看着项目从图纸变成扬名世界的装置,是一种幸福。”

工程管理协调的精度,达到了“毫米级”

工程副总经理赵振堂说,以汤杰的科研能力,可以担当起光源一个工程分总体的负责人,但可能远不如他在工程管理的岗位上那么出彩——在这个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管理的岗位上,汤杰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技术骨干所无法替代的。

“鹦鹉螺”银色穹顶下的这台发光装置,精度要求高得惊人。全长接近500米的不锈钢真空管道外,环绕着500多块电磁铁,所有这些部件的定位,都精确到0.1毫米量级。建成如此庞大、高难度的科学装置,其工程管理协调的精度,也得达到“毫米级”。稍有偏差,工程进展就会受影响。

然而,在汤杰带领下的工程办,真正做到了工程管理协调的“严丝合缝”。

拿物流来说,“上海光源”的几千件设备,大多是“仅此一件”的非标准件,一旦发生损毁或遗失,重新加工往往需要几个月。工程环环紧扣,一天都耽搁不起。为了最科学地存放、最便捷地安装,汤杰征集各方意见后,和工程办同事一起设计出一套“上海光源工程设备物流管理规定”,还配了一张流程图,并派专人负责安排。任何一件设备到达工地,从卸货验收开始,都有完整记录。放在何处?怎样保存?何时安装?桩桩排入计划,统一调度。整整52个月的建设中,工程没有因物流问题而拖延。

工程办往往是各种内部矛盾汇聚的焦点,而汤杰总能处变不惊,一一化解。2007年11月,工程突然卡了壳。原来,储存环即将调束,中控室施工却碰到技术和进度问题,施工方、设计方、技术方僵持不下。眼看离加速器调束的重大节点只剩下一个多月了,汤杰受命协调。凭着自己对工艺、技术的全面了解,汤杰胸有成竹地安排三方坐下来协商:工程究竟需要怎样的标准?如何施工?最后他拍板定下方案,结果一个月内完成了所有工程。

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应对随时发生的各种状况,“上海光源”形成了从班车、物流、值班、驻厂,到工程计划协调、经费管理、采购、合同、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管理体系,为光源工程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也为随后的科学工程树立了新的“标杆”。

令人痛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将所有工程管理经验总结提炼,汤杰就遽然离去。

他一到场,大家就感觉像吃了定心丸

“我是为你们服务的!”同事们回想起这句话,忍不住又红了眼圈。这个“大管家”,把聪明才智和全部精力都投注到了难能可贵的“服务”二字上。

工程储存环分总体负责人戴志敏告诉记者,光源基建完成后,要将价值上千万元的精密仪器从嘉定园区搬到张江,讨论方案时,汤杰事先准备的充分程度令人惊讶:他已把每条可能的线路都走了一遍,详细列出了每条线路的优缺点。到正式运送那天,他亲自跟车,还细心地为大家准备好了点心饮料。由于运送设备时必须限速每小时20公里,等到达张江卸完设备,再等汤杰照应完所有事情,他回家时已是凌晨2点。

工程大小节点的现场,没有汤杰不到的。大家一见他,就感觉像吃了定心丸:不用担心,有汤杰在。所里、工程上有什么大事,汤杰一定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而大家找他帮忙,几乎就像呼吸空气、喝水那样自然。

在汤杰的影响下,工程办的每个工作人员几乎个个成了“小汤杰”。只要是从工程办出来的材料,件件可算“免检产品”,数据确凿、可靠可信。

为了“上海光源”,汤杰几乎投入了全部心血。他最多的遗憾,是自己对不起家人,没有好好照顾家,儿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班主任,他一个都不认识,也没陪儿子踢过一次足球。

他去世后,同事们前去吊唁,才发现他家的灯有一半不亮,不少橱柜门的铰链坏了也没修,下水道还漏水。“工程上要是坏了这些东西,他早就让人修好了。”为他守灵的同事们看着这些,心里不知多难受,他怎么就从来不为自己想!

包括他的高血压,多少人、多少次,大家都劝他去好好看看病,可他总是因为忙,拖着;当他最后脑溢血倒下时,赶来会诊的脑外科专家异常惊讶:从医那么多年,从没见过一个人的大脑里出了这么多血!

“磊落谦和、敬业奉公”的挽联下,同事们第一次见汤杰这么安静地躺着。“我们真希望他能自私那么一点点,这样他可以更长久地和我们在一起。”

在走向天堂的路上,他一定还在惦记着没写完的“上海光源”运行规则;他一定还想着要为下一个大项目继续当工程办主任,继续做科学的公仆。

(文汇报 2009年6月30日 第一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