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史专题 > 庆祝中科院建院55周年 > 知识创新 浓墨重彩
创新成果(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04-10-28 【字号: 小  中  大   

重大公益性科技创新

32. 水稻分蘖基因和脆秆基因的分离

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离鉴定了属于植物基因组特有的GRAS家族一个成员的MOC1基因,进一步研究表明,作为主控基因的MOC1调控了一个精细而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并通过此网络调节水稻分蘖芽的形成及其正常生长发育。通过图位克隆技术从水稻脆秆突变体中首次分离了BC1基因,该基因影响了水稻茎秆、叶片、叶鞘中负责机械支撑作用的组织,其功能和作用机理的揭示对建立起植物机械强度的遗传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论文多次在《自然》(Nature)、Plant Cell等著名刊物上发表,并已申请专利。这一研究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抗倒伏、抗病、抗虫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提高木本植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与质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群体体细胞克隆牛

动物研究所与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合作成功进行了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研究。共有12头受体牛产犊14头,存活5头。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时间由国际上的22~24小时缩短至19小时,成功地利用挤压法去核提高了囊胚发育率,首次对不同的受体牛在克隆牛研究中的效率进行了比较,获得了批量克隆牛生长、发育与存活等方面的宝贵信息,为实现家畜克隆胚胎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它与传统育种技术、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集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优质高产奶牛品种的培育和奶业的加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4. 猕猴桃新品种培育

武汉植物园培育的猕猴桃优良品种“金桃(JINTAO)”,通过在欧洲进行中试,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优良性状。该园继2000年“金桃”猕猴桃品种在限定欧盟国家以17.2万美元转让给意大利金色猕猴桃集团公司(Consorzio)10年的品种繁殖权后,继续以每年13600欧元的专利费在欧盟国家延长至2028年,并正式签订了“‘金桃’猕猴桃专利品种拓展南美市场的专利转让”合同,南美市场首期3万欧元,以后按每公顷500欧元收取转让费,并意向性以竞争性专利转让价格拓展北美和亚洲市场。这是我国第一例猕猴桃新品种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成功运作,标志着中国科学院立足中国本土资源开发多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已成功走出了国门。

35. 湖泊渔业资源调控及高效养殖模式研究

以渔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宗旨在长江浅水湖群的生态渔业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突破和发展。对800多万亩的试验湖泊群进行卫星遥感观测和实地采样及试验,获得了一系列与渔业资源调控紧密相关的重要数据,为发展我国湖泊渔业提供了理论和应用技术依据。通过对鄱阳湖、赣江及附近长江重要经济鱼类种群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研究,阐明了赣江对鄱阳湖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系统揭示了鳜鱼和乌鳢的能量收支规律,建立湖泊食鱼性鱼类能量学模型,提出渔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建立了草鱼放养对水生植物生物量影响的预测模型,进一步完善了草鱼合理放养量估算模型。通过河蟹放养密度与水生植物生物量关系的实验研究,首次定量地提出草型湖泊河蟹的养殖容量。配套建立了以优质高效为主导的湖泊鳜鱼增养殖模式、湖泊河蟹放流养殖模式、湖泊网箱长吻养殖技术模式、湖泊团头鲂增养殖模式。相关成果已经成功推广,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5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