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士专题 > 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 > 领导讲话
路甬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开创学部工作新局面(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院士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6-06-05 【字号: 小  中  大   

各位院士、同志们:

今天,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制定并实施本世纪第一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大家欢聚一堂,共商自主创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大计,共同谋划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2005年增选的51位新院士首次出席院士大会,他们的当选为院士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肖荫堂、盖伊·德泰、托斯登·威塞尔、姚期智、理查德·杰尔、黄煦涛教授等专程出席本次大会。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学部主席团,向新当选的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外籍院士表示热烈的欢迎!新年伊始,叶笃正、吴孟超两位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让我们对他们获得的崇高荣誉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天上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陈至立国务委员将做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在今后的各项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本次大会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深入学习和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研究加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团结并带领全国科技界,努力开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局面,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做出新贡献。

会议将修订《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进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换届选举,举办以“科学与中国”为主题的学术活动,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第七批外籍院士等。

现在,我受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全体院士审议。

一、两年来学部工作回顾

过去的两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两年。我国“十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颁布并组织实施。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刻阐明了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过去的两年,也是学部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两年。学部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针对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针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决策咨询评议为重点,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加强科学道德建设,中国科学院学部正朝着建设成为最有影响的国家宏观决策科技咨询系统,成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评议团体,成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目标迈进。

(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咨询评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两年来,在学部主席团领导下,学部咨询工作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咨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学部咨委会和各学部常委会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积极组织广大院士开展各项咨询活动。陆续设立了若干重大咨询项目,先后完成了20多份咨询报告呈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目前,20余项重大咨询项目正在有序进行。

学部更加注重集成院士群体智慧,发挥整体优势,系统部署重大咨询项目。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积极组织跨学部、多学科的咨询工作,开展了“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环境问题再评估及其对策”、“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饮水安全战略”、“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以及“科学教育”等重大咨询项目研究。资深院士联谊会组织开展了“中国自主创新中的难点问题与对策”咨询研究。学部结合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咨询项目,设立两个课题十二个专题,近100位两院院士和专家参与,完成了“我国中远期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报告”和“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咨询报告”,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贡献。

学部更加注重充分调动院士们的积极性,发挥学部多学科的特点,抓住重大科技问题主动开展咨询,咨询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拓展。先后提交了“生物和化学恐怖防御的基础研究咨询报告”、“关于发展我国新固态光源的建议”、“新一代网络的建议”、“关于大力加强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实施'张衡工程’的建议”、“我国核能(裂变能)发展战略研究”等报告。在2000年和2004年分别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迅速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呼吁”和“关于全面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关于我国艾滋病疫苗研发策略的建议”。广大院士高度关注基础研究和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先后提出了20多份院士建议。这些报告和建议呈送国务院后,受到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高度重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部更加注重加强同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承担涉及国家重大决策的委托咨询任务,及时提出全面科学的咨询意见和建议。2004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两院开展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重点咨询研究,在117位院士和344位专家的积极参与下,历时10个月完成了信息电子、生物与医药、航空航天、先进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环保、流程工业等八个领域的专题研究并形成了综合研究报告,为国家制定“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两院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主要原则以及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重点问题进行咨询,学部组织30余位院士经过认真研究,及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

学部更加注重将咨询项目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推动社会进步角度,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对策建议。2005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咨询活动,向当地政府和企业就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出若干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先后设立了“新疆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开发利用的建议”和“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两个重大咨询研究项目。2005年下半年,联合中国工程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了“2005院士专家浙江行”和“科技创新与杭州可持续发展”等咨询活动,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些建议和措施已付诸实施。

学部更加注重与国际科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科学教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咨询,不断扩大学部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积极组织有关院士参与IAP发起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共同倡导和推动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IAP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生命起源与进化问题普及教育的倡议。参考和借鉴IAC关于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研究,设立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可行性咨询研究项目,拟通过深入调研,并加强同IAC有关专家的交流,向国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咨询报告。

(二)加强院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增选程序,圆满完成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

学部主席团和广大院士历来高度重视院士增选工作,始终把院士增选作为院士队伍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始终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界的高度关注。保证院士增选质量,客观、公正、公平地进行评选,不仅直接关系到院士队伍的声誉,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对院士队伍的评价。

在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中,学部主席团以确保院士增选质量、强调院士责任为核心,多次进行深入研究,慎重推进改革。学部主席团先后向全体院士发送了《严格坚持标准,客观公正评审,确保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质量》、《关于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中反对不正之风、重申选举纪律、保证选举质量》和《对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的几点意见》等重要文件,及时提出确保增选质量的措施和建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进一步修订或制定新的有关院士增选工作的规则,不断完善院士增选工作程序。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并召开院士座谈会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为保证增选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客观、严密进行,并切实保守国家秘密,新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候选人涉密材料的管理和评审工作暂行办法》,对涉密材料的接收、管理、评审和会后处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院士们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超越本部门、本单位、本学科的利益,更加关注候选人的学科涵盖面。结合学科特点准确把握评审标准,对基础科学前沿、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都给予准确评价,将符合院士标准的候选人选进院士队伍,保持院士队伍的学术活力。

各学部和院士们高度重视候选人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投诉。按照实事求是,既对投诉人负责,也对被投诉人负责的原则,对涉及候选人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的投诉意见,进行了严谨、严肃、认真、客观的调查了解,并在学部评审和选举会议上进行了充分研究和深入讨论,以保证院士们对候选人做出准确的判断。

院士们从国家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更加关注对符合院士标准和条件的中青年科学家的遴选。2005年当选的51位新院士的平均年龄为58.6岁,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一次。新院士中60岁以下24人,50岁以下12人,充分反映了我国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开始成为院士队伍的重要力量。

(三)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伦理研究和科学道德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建设是院士队伍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技界的道德与学风建设,营造科技界良好的科学道德环境,既是学部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院士群体对科技界和全社会的责任。两年来,在学部主席团和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大力宣传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典范,积极开展科技伦理软课题研究,主动及时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学部的科学道德建设工作在科技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科技界出现了一些违背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有些问题在院士队伍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为加强院士队伍建设,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进一步发挥院士群体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的表率作用,学部在2001年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的基础上,于2005年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最高学术团体规范科学家行为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加强科技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表率性自律行动。

学部在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和传播科学思想活动的同时,加强了对院士群体优良科学道德与学风典范事例的宣传。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5部委联合开展的向侯祥麟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侯祥麟院士是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值得自豪的是,像侯祥麟、王选、马祖光这样德高望重的院士在院士队伍中还有很多,他们是院士队伍的骄傲。在2005年学部组织出版发行的《科学改变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路》一书中,客观全面地向全社会展示了院士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学部更加注重科学伦理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学部在组织开展生命科学伦理和生态环境伦理研究的基础上,于2005年11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了CAS-COMEST科技伦理会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和国内伦理学界、生物学界、医学界及相关科技与社会专业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不仅深入探讨了科技伦理问题,而且对于加强面向公众的科学伦理普及教育与宣传,增强全民族的科学伦理与科学道德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发挥学部整体功能和社会影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

两年来,由我院学部发起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已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初步成为学部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的一个品牌并逐步规范化。巡讲活动努力体现学部特色,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院士和专家积极性,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科技进步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专题,结合科技周、科技强军、教师远程科普知识工程、院士走进中学课堂等活动,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组织巡讲报告150余场,有近200位院士和专家作了报告,直接听众近6万人,编印了40多期工作简报呈送有关部门,正式公开出版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共三辑。此项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影响。

各学部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受到科技人员的广泛欢迎。“技术科学论坛”自2002年创办以来,其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已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已成为院士和专家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成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

2005年4月,我院学部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了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以加强资深院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资深院士的生活,构建充分发挥资深院士作用的平台。资深院士联谊会的成立,一方面为资深院士们提供一种宽松的聚会形式和场所,另一方面也为资深院士参加咨询、科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了保证,也为学部了解资深院士需求,做好院士服务工作建立了新的平台。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成立后,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广大资深院士和社会的普遍肯定和好评。

科普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由我院学部与中国工程院等单位联合发起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荣获了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科普著作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奖。《院士科普书系》由叶笃正、汪成为等107位院士和71位专家撰写和编著,历时7年,分四辑共出版了100种科普书籍,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江泽民同志撰写了题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的序言。书系被媒体称为“大科学家写小人书”,对于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科普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五)精心筹划,成功组织开展了学部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2005年6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0周年纪念日,学部组织开展了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系列庆祝活动。50年来,学部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展庆祝学部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回顾学部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言献策,对于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挥学部和院士群体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6月3日,学部组织召开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0周年座谈会,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全体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学部成立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学部50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学部主席团向全体院士和全国科技界发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倡议书,提出了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的倡议。此外,还通过在全国各地举办报告会、拍摄电视专题片和出版系列出版物等多种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我国科学技术事业50年的重要进展,宣传我院学部和广大院士50年来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六)认真评审,完成200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评奖工作

200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为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适应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新形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正式成立。两年多来,陈嘉庚科学奖在奖励定位、奖项设立、推荐和评审办法等方面均逐步改进和完善。通过评奖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陈嘉庚科学奖的定位更加明确,即:奖励近年来获得或被认定的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在世中国公民。200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经各评奖委员会的认真评审和各学部常委会的审议推选,并经理事会对获奖项目的审议,评选出数理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和信息技术科学奖等4个获奖项目。本次院士大会将请国务院领导同志为获奖者颁奖。

(七)分析问题,稳步推进学部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两年来,针对学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席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改进。譬如,为进一步提高学部咨询工作的质量和针对性,为院士咨询工作提供研究支撑,院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院战略研究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对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的领导,学部主席团已决定成立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为了充分发挥资深院士的作用,我院联合中国工程院共同成立了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此外,院士增选办法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等等。

但是,无庸讳言,由于学部工作发展迅速,仍然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在咨询工作方面,学部咨询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但咨询工作的法规化建设尚需进一步推进,咨询报告的质量和咨询建议的可操作性尚需进一步提高,为学部咨询工作提供支撑的研究平台的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二是在增选工作方面,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已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在推荐、评审和选举等环节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三是在科学道德建设方面,广大院士以身作则,为国家科技发展、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在少数院士中还存在对院士称号的荣誉和责任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也还存在如何正确对待名利的问题,个别院士中存在着兼职过多、活动过多过滥、浮躁浮夸、唯我独尊、福利待遇处理不当等问题,尽管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已经引起社会不满,影响了院士队伍的声誉,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地听取院士们对学部工作的意见,院士工作局于2004年底向全体院士发出“学部工作调研问卷”,广泛征求院士们对学部咨询工作、院士增选、学术和科普活动、院士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共有近500位院士反馈了问卷,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设性意见。针对这些问题,学部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断探讨学部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2006年4月中旬,为加强与世界各国科学院团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科学院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我院学部发起组织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的科学院”的学部工作国际研讨会。邀请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典、印度等国家科学院以及IAP、TWAS等国际科学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各国科学院的发展以及在院士选举、咨询评议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各国科学院的院士选举程序和经验以及在发挥科学院功能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探讨如何提高院士选举质量、优化院士队伍结构、保持院士队伍学术活力,如何做好科学院的战略研究、咨询工作和科普活动等,各国科学院达成了许多共识,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议有关材料将发送各位院士参阅。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得到参会各国科学院的高度评价,对于推动我院学部各项工作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改革与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院士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推动了各国科学院国际合作的开展。

2005年下半年起,学部组织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学部2006-2010年工作计划》,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加强两项建设,发挥三个作用的指导思想,即: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准确把握国家战略需求,以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为主线,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加强咨询能力建设,发挥对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引领作用,发挥对于科学民主决策的促进作用,发挥对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示范作用,努力将学部建设成为最具学术信誉的国家宏观决策科技咨询系统,成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评议团体,成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科技知识库和科技人才库。学部主席团将认真解决学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学部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使院士群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清形势,明确使命,发挥学部功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学部作为荟萃中国科技界精英的科学家团体,与国家休戚与共,在50多年发展历程的各个历史阶段,既有壮丽辉煌,也有坎坷曲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学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确立,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措施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科技事业大发展确立了目标、确定了战略、明确了政策、提出了举措、改善了条件、创造了环境,一个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在迅速形成。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后5至15年必将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学部工作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区域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三农”问题、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任务艰巨,我们面对很多新的复杂的挑战。我国正进入一个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进入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迫切需要依赖科技创新驱动的新时期。无论是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还是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选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都需要学部和院士们贡献智慧和力量,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学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重要作用

2006年将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颁布了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配套决定和政策性文件,开启了面向新世纪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尽管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不同,但各国政府都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积极部署新的科技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受制于人。党中央提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根据我国国情现状、经济发展需求和世界发展趋势,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科技界和广大科技人员发挥重要的骨干作用,也对学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发挥科技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就要深刻认识到战略研究是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是正确凝聚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是明确发展重点的有效方法。当前,战略研究已在国内外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模式、跨学科的特点。通过分析内外部竞争优势,有助于优选发展方向,指导各项决策;通过明确战略重点,提出发展目标和改革举措,有助于赢得和确保优势地位;通过持续进行战略研究,提高战略意识,有助于确定比较优势,提高国家、企业和团体的响应能力。开展战略研究,是学部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责任和使命。

发挥科技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就要深刻认识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前途,事关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要从人才队伍成长发展的规律出发,构建合理优化的人才结构,形成有序有效的动态更新机制,创造优秀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才能始终保持研究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院士们要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在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英才上倾注更多的心力和心血,造就和凝聚一批德才兼备、爱国敬业的优秀科技人才。

发挥科技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就要深刻认识到原始性、系统性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做出原始性系统性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学科前沿,需要深刻认知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与方向,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领域前沿前瞻布局,需要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自由,需要有效地组织创新队伍,需要在一个领域或方向长期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有的还需要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与转化。广大院士理应在原始性、系统性科学技术创新中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发挥科技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就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模式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复杂多样。学科交叉、融合、会聚更加频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深刻,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和商业化周期不断缩短。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和科学仪器的创新,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学部要积极开展有关研究工作,研究当代科技创新活动规律,为科技创新的体制模式、活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咨询建议。

发挥科技界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要深刻认识到现行教育理念、方法和体制已不能满足培养未来人才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自主权,鼓励科学思维,鼓励理性质疑,鼓励自主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必须加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部要持续开展科学教育问题咨询研究,认真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规律,努力在我国高级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中走出一条新路,发挥好科技界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的积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断研究学部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学部自身建设的力度。一是要解决好“选人”的问题,改革与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将学术水平高、实际贡献大、道德学风好的优秀科技工作者选进院士队伍中;二是要解决好“做事”的问题,充分发挥学部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推进学部咨询评议、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发挥学部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重要作用,有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三)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步伐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各国现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国家发展战略选择的重大课题。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以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前沿,正酝酿着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无论是正确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有效化解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还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功能以造福于人类,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社会和生态方面的负面影响,都需要科学团体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面对不断增多并更加复杂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如何提高决策水平,以保证对涉及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将严峻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战略研究中心和思想库等具有咨询功能的机构不断涌现,其在国家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受到广泛重视。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步伐,更好地履行学部的咨询评议功能,更好地发挥广大院士在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重大贡献。

三、稳步推进学部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开创学部工作新局面

今后两年,是学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部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学部主席团的领导下,更加明确学部的定位和功能,通过全体院士的共同努力,着力加强学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着力提升学部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和影响力,着力加大学部各项工作的组织力度和支撑力度,开创新时期学部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咨询能力建设,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民主进程

学部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学部咨询工作,就是要使咨询项目的选题更加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咨询工作的组织更加有效与合理,咨询报告的内容更好地集成和反映绝大多数院士的智慧,咨询意见和建议能够对政府、社会和公众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咨询力度。紧密结合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跨学部多学科的综合优势,重点研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优化咨询项目的顶层设计,明确选题原则和标准,围绕事关我国发展的经济与社会、人口与健康、能源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等问题持续组织开展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提出富有科学依据的咨询意见。密切关注发展迅速的科学前沿领域和对我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领域,积极组织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咨询研究。积极发挥院士们的积极性及其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既科学、前瞻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咨询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咨询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力度。加强咨委会对咨询工作的规划和领导,适时部署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的预研,保证优质、高效、持续地为国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的作用,通过设立专项咨询研究课题,逐步形成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对稳定的研究小组,为学部咨询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科学组织和外国科学院的联系,增进交流,扩大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咨询任务。充分发挥学部汇聚全国优秀科学家的优势,广泛吸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和政府管理部门参与学部咨询工作,不断提高咨询工作的影响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院士增选制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制度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改革,正逐步向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向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增选工作规则,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充分认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的提高,院士增选工作日益受到科技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增选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院士队伍内部,关于提高院士增选质量,改进院士增选制度的呼声也不少,各学部常委会和许多院士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

为了适应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态势,学部主席团认为,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的院士增选制度继续改进和完善。既要学习吸收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又要善于总结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实践经验,既要考虑学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也要结合学部未来长远发展。院士增选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提高选举的公正性与科学性,有利于保持和增强院士团体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化院士团体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真正把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选进院士队伍。院士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防止和抵制推荐过程中的“被动推荐”现象,坚决反对和遏制增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要继续深入研究学科发展和学科带头人分布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学部设置调整与增选名额分配等问题,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现实需要。对院士增选工作的推荐、评审和选举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改革方案。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增选制度,切实保证院士增选对于广大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发挥更好的激励作用,对于净化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使得学部能够更好地集成广大优秀科学家的智慧为国家与科技相关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三)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发挥院士群体的表率作用

多年来,广大院士的明德楷模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对科技界优良学风的形成发挥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加之我国目前的科技体制、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均还不够完善,科技界确实存在着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科技成果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等问题,甚至在少数人中出现了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等严重违背科学道德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科技队伍的学风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这些问题也必须引起院士队伍的警惕。

党和政府对院士群体给予崇高荣誉,体现了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高度尊重。院士们不仅要对享有的荣誉保持清醒头脑,更要对肩负的责任具有深刻认识。要坚持追求真理,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结构,反对因循守旧,压制新思想和新学说。坚持无私奉献,正确对待院士荣誉,反对获取不当名誉和利益,抵制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坚持严谨治学,保证科学研究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反对急功近利,杜绝学术剽窃欺诈行为。坚持甘为人梯,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年轻科技人才,反对以权威自居,压制年轻人成长。坚持兼职要适度,取酬要合理,鼓励充分发挥专长为社会多做贡献,反对索取不当报酬,徒挂虚名,参与同自己专长无关的评审和鉴定活动的行为。

广大院士要正确认识院士群体和院士个体的关系。院士群体作为优秀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具有崇高声誉,以院士群体名义发布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院士个体只是荣誉称号,任何个人决不能以群体的权威性自居,不能以群体的声誉作为个人的资本,而应严于律己,对院士群体的声誉负责,并将个人行为置于群体声誉和规范的要求之下。同时,院士荣誉来自社会,理应服务社会,每位院士都是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通一员,社会也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院士,不应将其特殊化。

学部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宣传院士群体的优良道德与学风,积极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技界的道德与学风建设,积极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既是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院士群体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要继续深入研究我国科技界科学道德与学风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社会和文化原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科学不端行为监察制度和科研学术道德教育制度等,有力促进整个学术界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

(四)进一步加强学术活动和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是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是发挥学部作为科技界最高学术团体职能的必然要求,开展广泛的科学普及工作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学部要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广大院士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影响,积极开展富有学部特色、体现学部地位的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活动。

要加强学术活动组织力度,稳步推进院士大会学术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重点地组织多学科、跨学部的学术活动,激发创新思想,促进学科交叉。拓宽学术活动渠道,注意发挥我院外籍院士作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要将学术活动和咨询工作有机结合,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若干关键和热点问题,通过报告会和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开展高层次学术研讨。在组织开展学术活动中注意吸收中青年科技专家参加,加强对于中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和了解。要继续做好资深院士联谊会工作,充分发挥资深院士的作用。

要继续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科普工作作为学部的重要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深入。从国际上看,社会功能发挥得比较好的科学院,如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等,在咨询和科普两个方面都投入了很大力量,并因此在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和肯定。学部要系统规划并以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这是学部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各位院士、同志们: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科学院学部对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给予学部和院士们崇高的荣誉,我们必须视荣誉为责任,自觉承担起这份责任。历史表明,一个没有强大科学技术实力的国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严峻挑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的重大贡献。

谢谢各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