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士专题 > 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 > 大会快报
十三次院士大会系列活动:技术科学论坛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院士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6-06-05 【字号: 小  中  大   

薛其坤院士在发言

众多老院士认真倾听


    6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科学与中国”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技术科学论坛”第二十二次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市京丰宾馆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协办。中国科学院的近百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百位师生参加了本次以“技术科学前沿”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本次论坛分为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两个分会场,由两个学部的2005年部分新当选院士作报告。

    信息技术科学部分会场共有3个报告。

    吴培亨院士的报告《太赫兹技术》从基础学科、波谱学、成像技术等角度说明太赫兹波段的重要性、发展现况和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太赫兹波的检测方面,采用超导电子器件可以获得迄今为止最高的灵敏度;报告中还介绍了作者及其领导的研究集体近年来在有关领域中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何积丰院士报告的题目是《Contract-equipped Components》。何院士首先谈到程序代码的后期验证存在许多问题,之后从国内外研究情况,理论,工具,试验,辅助手段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如何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同时加以验证。最后,何院士提出短期来讲应该开发可扩展的工具框架,从长远考虑应该建立新的理论与工具。

    褚君浩院士的报告《窄禁带半导体的光电跃迁效应》主要介绍他本人在带间光跃迁方面的研究结果。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是当代最重要的红外探测器材料。带间光跃迁是窄禁带半导体红外光电探测器件的核心物理过程。褚院士利用带间光跃迁本征吸收带的系统的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和实验的对照研究,确定了碲镉汞禁带宽度、能带参数、完善了碲镉汞光跃迁的理论和能带结构理论。同时获得碲镉汞禁带宽度与组分、温度的表达式、带间光跃迁吸收系数表达式、折射系数表达式等多个描述碲镉汞重要物理量的表达式。

    技术科学部分会场共有8个报告。

    吴硕贤院士作了《给13亿人民以更多的听觉关怀》报告。吴院士首先谈到了声音与听觉在人类文化传承和信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声环境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应当重视城市声环境的改善,应当重视室内声环境的改善;最后,介绍了目前建筑环境声学若干新技术,比如:室内声场计算机仿真技术,缩尺模型实验技术,可听化技术等。吴院士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建筑环境声学和其它声频声学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使我国的人居声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给13亿人民以更多的听觉关怀!

    李述汤院士作了题为《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带的合成、表征、性能及其应用》的报告。李院士谈到继纳米碳管之后,以纳米硅线(SiNWs)为代表的IV族及Ⅱ-Ⅵ族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成为当今纳米科技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十年来,他的研究团队在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发展一系列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以及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的分散、组装及修饰等领域进行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相关工作进展主要在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和性能及其应用三个方面。

    陈祖煜院士作了题为《长江岳阳“天字一号”崩岸调查和思考》的报告。陈院士首先介绍了今年2月在湖南华容县“天字一号”长江河段的崩岸事件,分析了崩岸的技术原因,提出虽然已有的加固工程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崩岸灾害,还必须在掌握河势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深泓加固技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最后,陈院士建议落实资金,对“天字一号”崩岸段进行抢险加固;统一规划长江河道水上、水下地形的监测工作;开发崩岸防治集成创新技术,为减轻乃至根治崩岸灾害做出贡献。

    赵淳生院士作了《超声电机技术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发展》报告。报告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世界超声电机技术发展的情况;接着,叙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在超声电机技术方面近10 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扼要地说明了该研究中心所突破的某些关键技术。最后,赵院士展望了该研究中心的未来的发展。

    都有为院士作了题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的报告。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开拓了磁电子学的新学科,20世纪90年代,磁电子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巨大的社会效应。本世纪初,研究的重点已转移到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的新方向,并已取得重要的进展。都有为院士结合自己科研组的研究工作,概述了从磁电子学到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材料的发展,重点介绍稀磁半导体材料研究的进展。

    陶文铨院士作了题为《根据物理原则发展FVM的高效算法及其在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三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段。陶院士和他的团队应用传热学与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与物理概念,在发展数值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主要是: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提出了判别格式稳定性的“符号不变原理”;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出口有回流时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界面连续性原则证明了附加源项法、解决了孤岛问题的处理;根据对流与扩散过程物理作用的不同构建了绝对稳定而精度较好的对流项离散格式SGSD;根据物理量变化的连续与光顺性提出了更合理格式有界性的新判据;利用所开发的数值方法研究强化空气对流传热的表面新结构。

    顾逸东院士作了题为《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发展的途径》的报告。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标志性的成就是应用卫星的业务化和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使我国成为一个空间大国。但我国空间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比较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的差距。顾院士从两方面探讨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发展的途径:一是充分利用载人航天器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并发挥其开展应用研究和试验的作用,推动空间应用水平的提高;二是发挥高空气球等近空间飞行器的作用,大力推进空间科学实测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薛其坤院士作了题为《金属薄膜的生长和量子效应研究》的报告。薛其坤院士谈到他的团队研究了半导体Si(111)衬底上具有原子级平整度的Pb薄膜的分子束外延制备,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等系统研究了薄膜的生长模式、电子结构以及量子效应调制的材料物性的变化。观察到了量子阱态的结合能相对于费米能级以2ML为周期的振荡现象, 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系列由量子效应导致的薄膜的有趣性质,如超导电性、热膨胀系数、电声子耦合强度等物理参数的量子振荡现象,并首次确定的、定量性的实验证明了量子效应引起的薄膜超导电性随厚度的振荡现象。

    论坛上,院士们围绕高新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科学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研究生院的师生如沐春风,认真聆听了大师们对有关前沿技术科学领域的治学思路,细心感受了大师们的治学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