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士专题 > 王选:自主创新的丰碑
“毕昇”辞世 文字当哭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月15日 发布时间:2006-02-15 【字号: 小  中  大   

“我判断年轻人将来是否会有所建树时,除考察品德、能力、团队精神和是否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看面临吸引人的挑战时是否充满激情,是否有力争第一的勇气和韧性。”

“有时候选择人比选择项目更为重要,因为有了人才会创造出事先想不到的重大方向。”

“中国需要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也需要能横扫世界市场的创新高科技产品。要达到这些目标,一定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给优秀的青年人成才和建功立业的机会。” ——王选


我相信文字是有灵的:他们会怀着感激之情,把写作者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位阅读者。他们更会铭记那位让文字交流变得更快捷的人——王选。

昨天,这位“当代毕昇”与世长辞。今天,记者坐在电脑前,敲进一个一个字,明天他们将变成文章在读者手中流传。这些平时跳跃着的精灵,现在仿佛格外安静,“死别已吞声”——他们好像沉重地低着头,从心底里流露出哀痛。

还记得去年中秋,王选寄语光明日报的广大读者:“今天的中国政通人和、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在中秋佳节之际,祝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祝中、青年利用大好时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祝少年儿童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快乐成长,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那时的王选已经身染沉疴,可他还是一丝不苟地遣词造句。这是他对中国、对人民的一片情意!记得当时他还委托秘书转达:“还是用电子版吧,我的字不好看,还是要藏拙!”

此时言犹在耳,却天人永隔!

何新贵院士说:“王选为人耿直。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协会议上经常就科技界的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个很敢说话的人,很能反应知识分子的心声。”采访过王选的记者也说,王选诚实得可爱,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失误。1993年春节,王选像往年一样闭门搞设计,两个星期后设计完成了。可他的学生看了以后说:“老师,您设计的这些都没有用,IBM的PC机总线上有一条线,您可以检测这个信号。”学生的一句话,让王选两个星期的心血付诸东流。

可王选并不以此为忤,反而在很多场合提到这件事情。他这样形容自己:“我是一个曾经作出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他说,在计算机这一新兴领域,人过中年、步入老年时往往会跟不上形势。如果固执己见,可能会发生技术决策或市场策略方面的重大失误,导致严重损失。经过深思熟虑,王选提出正式退出科研第一线。

也是在这一年,王选写下了《“伏枥老骥”与“甘当人梯”》:“曹操五十作《龟虽寿》,虽'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我则以为,'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其实,王选一向视学生如子侄,不仅在事业上提携,生活上也关心。王选的学生,北大方正公司数字媒体事业部的郭宗明珍藏着王选病中写给他的一首诗:选准方向,坚持不懈;不断求新,迎接挑战;身先士卒,诚心待人;发现人才,委以重任;IT新潮,用户需求;吃透两头,才有创意;撒手锏出,大家雀跃;配合销售,大展鸿图;广电行业,商机无限;拼搏数年,必成老大;创业虽难,乐在其中;爱护身体,才能久远。

王选还在信中写道:“我尚未出院,仍在康复中,这次是我手术以来写字最多的一次。你过去靠骑自行车健身,现在怎么办?”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和王选同在一个学部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王选的逝世对整个中国科技界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王选的成就不仅在于发明了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他更是自主创新的表率,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表率,是培育人才的表率。

他从不固步自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他曾多次撰文指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探讨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方法。近年来,他虽然身体不好,可他始终关注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积极探索自主创新之路。记得就是在去年11月份,他在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王选院士虽然英年早逝,可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前行。对于王选,也许我们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沿着他未竟的路继续攀登科学高峰!在天有灵,王选也许正在期待着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向他的成就发起挑战:“破除迷信,勇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尊重权威并虚心向权威学习,但是决不能迷信权威,而要有挑战权威的决心和信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