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文献出版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第五期 > 论坛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06-09-21 【字号: 小  中  大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党中央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这表明两个转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地把握这两个转变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在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总量的增长和扩大。它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及其利用效率来实现。前者受到国情或区情的制约,是不可持续的;而后者则主要来自技术的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可持续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在80位之后,而土地、耕地、森林等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则排在100位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程度在迅速上升,部分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却较低。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均高出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此外,我国环境污染情况也日趋严重。在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体系中,我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位居第133位。

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意义就是指从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具体地,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二 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在《建议》中,党中央将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提出,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221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23.2%,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一是在当前我国外贸出口中,粗放、数量扩张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的比重,而质量、效益集约型产品的出口有待提高;二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出口,增值率较低,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三是近年来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四是出口商品中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受到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制约,面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增长空间趋于缩小;五是在商品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明显滞后。虽然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取的利益却相对较低,还不是贸易强国。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增强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目标。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正是在对这些具体目标进行了综合和提炼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根本含义是指从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的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提高和结构优化的贸易增长方式。这一转变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核心,促进对外贸易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增长方

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具有不同的适用范畴、核心和动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针对的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针对的是对外贸易这一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贸易增长方式的核心是出口效益的提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因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瓶颈,而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因是贸易规模和贸易效益之间存在的很大反差。

但这两者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从而也决定了它的对外贸易结构。目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与长期以来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过多地依靠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是我国出口商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的根本原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商品较少;一些能耗大和污染严重的重工业近年来出现了投资过热现象,间接地造成了出口商品中高能耗、高污染商品的比例上升;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直接导致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商品贸易的发展。

因此,只有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够有质的提升。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从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需要通过对外贸易继续加大国内外资源的转化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以支持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效益的提升,可以为我国高附加值商品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从而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可以加速国内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要素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促使东部地区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

(3)在政策层面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是相辅相成的。“十一五”规划中之所以同时提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加快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政策层面,这两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可能单单依靠出口退税、关税等贸易政策来完成,还需要产业、财政、货币等方面的政策配合。例如,政府在产业层面上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准入限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同样地,贸易政策工具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政府对自有知识产权商品的出口鼓励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总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都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联系紧密,又各有侧重。如果脱离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基础,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如果失去了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这一重要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难以真正实现。因此,在制订政策时,应系统地考虑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影响,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