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文献出版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第一期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伙伴研究所说起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05-04-05 【字号: 小  中  大   

五月春华,中国科学院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简称马普学会)在北京庆祝科学合作30周年的时候,签订了关于共同建立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意向书;十一月秋实,双方在柏林举办庆祝活动期间,签订了共同建立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协议书和伙伴研究所章程。其实九月就在Nature和Science刊登了伙伴研究所长的招聘广告,至今已有来自欧美和本土的科学家19人提交了申请。德国政府每年向伙伴研究所提供50万欧元经费,连续5年,最多到7年已经落实,中国科学院已明确表示以2∶1的比例给伙伴研究所相应投入,马普学会额外提供相当的人员补助。在结束访问德国的前夕,路甬祥院长和马普学会主席格鲁斯教授就如何建立伙伴研究深入进行了讨论,达成广泛共识。路院长希望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应该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创新,在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应努力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内的榜样。一年前,中、德两国政府在信息通讯领域启动了第三代移动联合研究所,一个建在北京,一个建在柏林。中、德间的科技合作为什么能走在其它国家前头,开展得如此深入?

周光召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0年,一直关注德国的发展,推动我院和马普学会之间的科学合作形式的创新。在代表团抵达柏林后的第一次晚餐会上他发表了情深意切的讲话。他总结了我院和马普学会合作的发展过程,称马普学会为“知己”。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周光召院长称赞德国的民族精神,他从柏林市中心的尼古拉教堂讲起,德意志民族承认历史,依次告诫后人不要忘记发动战争的罪过。教堂保留了被“二战”破坏的原貌,中国人简称为“断头教堂”。德国重新统一后在柏林又建起犹太博物馆,在寸土寸金的勃兰登堡门南侧新建了犹太人纪念碑,沉重的过去一直展现在你的眼前。但是德意志民族并没有在战争的失败中消沉下去,战后德国重新崛起。1954年德国人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70年代初德国出现经济奇迹,被称为“第四帝国”。如今德国是堂堂正正的七大经济国之一,正在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具有这种精神的民族是可以信赖的,是可以开展合作的。

同样使我受感动的还有德国教研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在“和中国未来合作”论坛演讲中的一段话:“今天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立伙伴研究所,有朝一日我们就会联合获得诺贝尔奖”。我立刻感到中国人的科学地位,他使我想到许多……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文章中写道:“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奴隶相吗?没有了,他们做主人了。”直到1977年,当我第一次出国访问时,西服革履走在外国的街头,外国人和我们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你们是日本人吗?”在回答不是时,他们会问,是福摩萨莱还是红色中国来的。简短的对话勾画出当时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位置和特性。

教育、科研中断10多年后,中国科学家开始陆续走出国门,给德国人带来的第一个困惑就是,我们提供的奖学金,他们为什么要交给中国政府?随后就是,家属为什么不能随同来德国?当年洪堡基金会的普法伊弗尔博士当面向时任副总理方毅陈述了这些问题。方毅同志当即表示,奖学金一律归获得奖学金的科学家。有关家属出国逐步放宽,家属本人是科学家的优先,家属在院属单位工作的优先……如今,普法伊弗尔博士已是近80岁的老人了,每当他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总是激动不已,称赞中国政府果断的开明政策。

最初几年中国科学家给外界的普遍印象是勤奋好学,会考试,动手能力差。他们说,开始我们给与中国科学家的多,一旦入了门,我们开始有所得。

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来而不往非礼也。德国的指导教授、同事都先后到中国访问,了解中国同事回国后的工作,自然也希望了解中国同事的方方面面,提出家访的愿望对于他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由于当时科研人员的住房特别紧张,这一愿望对于我们确是一个大难题。急中生智,研究所领导腾出一个三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的住房,稍作布置,谁家有外国客人来访,这就是谁的家。今天我们的住房水平和德国同事不相上下,说起这些往事,我们有许多感慨。

改革、开放20多年,我院与马普学会科学合作30年,我们足实进步了。1974年率团访华的德国马普主席吕斯特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中国,每一次访华他都能感受到中国的进步。现任主席格鲁斯80年代中就到马普客座实验室为中国青年科学家开办培训班。他说,那时中国的实验室很少有能和我们竞争的,现在绝大多数实验室都能和我们竞争了。开展科学研究的硬件、软件都发生了变化。自1996年以来,我国青年博士,每年获得洪堡奖学金的人数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每年总数500,一直位居榜首,且平均年龄30岁上下。我院研究所除和相应的马普研究所建有9个伙伴小组外,2003年我国还有474名科学家在马普研究所工作,占马普学会外国客座科学家总数的10.1%,位于欧盟国家(1 247人)、东欧国家(732人)和独联体国家(496人)之后。格鲁斯主席高度评价中国科学家,称他们为完成马普学会的科研任务做出了贡献。

1990年马志明院士因和德国科学家卓有成效的合作获马普“研究奖”。为吸引人才,德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计划,洪堡基金会管理的“Sofja Kovakevkaja”奖专门支持曾在德国工作过的外国科学家和在外国工作的德国科学家到德国工作,奖金的数额为120万欧元。2004年11名35岁以下的科学家获此奖,其中有中国血统的3人,直接来自中国大陆的2人,一位是北京大学的Chen Yanbei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另一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从事核物理研究。继西安交大毕业的高华建博士被聘为马普金属研究所所长后,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的王力军博士又被聘为马普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普学会29个博士生培养点,一半以上的博士生来自国外,其中不乏中国的博士生,我国的教授除能参加学生的选拔外,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授课。

今天,我们随便走进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几乎都能看到中国科学家辛勤工作的身影,我们合作伙伴会越来越多,我们开展国际合作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取得的成果会越来越大。时间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科学,已经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