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文献出版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第五期 > 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召开与启示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04-09-29 【字号: 小  中  大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于2004年8月8—13日在北京召开并获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出席大会开幕式。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荆其诚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并在开幕式上讲话。

心理学是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为主,以研究人的意识和行为为目标的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门类,由于这门学科和人的各种行为,特别是经济行为的密切联系,在当今世界上正获得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美国普林斯顿的心理学教授D. Kahneman 因为他的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研究而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获奖,对心理学有特殊的意义。在他之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为从事心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但是,D. Kahneman是第一位完全因其从事的心理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国际心理学大会是心理学的奥林匹克盛会,始于1889年(巴黎),除了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而停办过以外,每4年举办一次,需要提前8年申请主办权。中国心理学会于1995年向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提出了于2004年在北京主办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申请,经过与其它3国的竞争,赢得了这次大会的主办权。这是100多年来,第一次真正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心理学大会。能够主办这样的大规模学术会议,直接反映了中国心理学家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

本次大会的规模及组织的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的数量均为历届之最。参加会议的代表达6 500多人。其中日本、美国、瑞典等国家的代表团人数都超过了100人(日本代表团为550人,美国代表团近400人)。大会特邀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敦大学心理学教授D. Kahneman应邀做大会报告,这在以往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是从来没有的。另外还有70位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和2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院院士应邀做大会报告;230多名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应邀主持了227场特邀专题报告;与会的85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理学工作者就当代心理科学的25个分支学科中的126个专题进行了研讨。

此外,中国心理学会还特别举办了“公众科普论坛报告会”,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大会同步举办了10场科普报告会,向公众普及心理学知识。

本次大会的收获和启示是:

(1)大会全面总结和展示了目前国际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我们习惯称国际心理学大会是心理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不仅因为它是联合国范围内的正式国际会议,也不仅是它的申办和组织过程类似于奥林匹克大会的模式,更主要的是,它像奥林匹克大会一样,包含了一个领域内的所有主要方面。不太了解本学科的人可能觉得内容太多。实际上,每一个专项之内都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这次大会经过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和中国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根据国际心理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定了25个主题,每个主题下面又有具体的分主题,从中可以看出心理学国际前沿领域和它对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2)学术大会的根本是学术报告的质量、水平和科学家的参与。这次大会获得了参会者和国际心理学界普遍的好评。甚至连将要主持下一届(2008年,第29届)柏林大会的组织者都在正式场合反复强调我们主持的这次大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他们下一次的大会一定不可能超过这一届。这固然有德国同行谦虚和策略的一面,但也确实反应了第28届大会的圆满成功。

大会共收到论文6 454篇,其中国内2 525篇,国际3 939篇,经过三轮严格筛选,接受论文5 598篇,拒稿率约为13%。整个会议期间,每一场报告会都是爆满,提问非常热烈,使得报告者们非常兴奋,纷纷向组委会表达谢意,并认为在中国开会的学术气氛很浓,是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有250多位研究生作为大会志愿者为保证大会质量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年轻人的积极参与给了国际友人十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人来信说,我爱这些身着黄衫的年轻人。

(3)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心理学届的关注。 在这次大会上,有7位中国心理学家应邀做了大会报告,这7位中,2位来自我国香港地区、1位来自台湾地区、4位来自祖国大陆。来自祖国大陆的4位心理学家分别报告了在心理免疫学、中国人的人格、组织管理心理学和中国人的英语学习4个方面。这反应了我国在这4个方面的研究水平已经得到国际认可。除此以外,我国心理学家一些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研究工作也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中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其它学科或领域的交叉,如脑科学、遗传科学、儿童发展学等,与教育界、工业界等更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关于中国人脑特征的核磁共振研究,即脑成像研究、关于中国人特点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已达到较高水平;另外,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参与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中也获得了好评。

(4)大会为中国心理学今后发展提示了方向。通过这次大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以下几个方向(领域)应引起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更多的关注。一是大脑的功能与人的行为的密切关系,即“脑与认知”的研究,应阐明人的认识是如何上升到意识、上升到道德和上升到情感的。这不仅能加深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将为充分开发脑力资源提供理论基础;二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21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也同样有条件和有可能从基因水平来揭示人类心理成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这也就是新兴的“遗传行为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基因水平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加强跨文化心理研究。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对信息的加工,欧美人与亚裔是不同的,如对“自我”的认识,中国人在做一个决定时,更看重母亲或是朋友的意见;而西方人是绝对、独立的自我。经济的全球化、便捷的信息交流更要求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之间彼此建立更多的理解,这就要求心理学界做更多的工作; 四是心理学应当更多地服务于社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从提高人口素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辅助决策、推进工业生产、保障安全、保证人民身心健康、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完成一些应用性的研究并实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服务。

(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2)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