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人才教育专题 > “西部之光”计划实施十周年专题 > 西部英才
张 云
  文章来源:来源:中科院人事教育局 发布时间:2006-09-29 【字号: 小  中  大   

    男,42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生物毒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项目是“大蹼铃蟾抗微生物多肽药理活性和基因表达研究”,2004年获得后续资助。

    张云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小组致力于揭示代表性两栖爬行动物毒素功能基因组表达谱、毒素蛋白质多肽组谱、毒素蛋白质多肽生物学功能的分析和研究,以及重要的蛋白质多肽毒素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点、作用机制研究,并以毒素蛋白质多肽效应分子为基础开展创新药物开发、发现与确立药物作用新靶点。其研究方向和领域是云南省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新发现的一系列肽类毒素分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探讨特定细胞群(如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神经细胞)、膜受体分子和特定蛋白因子在生理、病理中的功能提供了专一性强的分子探针。这些蛋白质多肽分子在有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抗病毒、减肥与新型抗生素等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中都具有相当的潜力与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构建开发新一代创新药物、新的临床诊断试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及先导结构和单体。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

    张云研究员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38万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150万元)、中国科学院“十五”计划(50万元)、云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12万元)。目前从事的工作:立足于中国两栖动物毒素资源的分子多样性和特殊性,结合目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知识基础和手段,研究两栖动物皮肤肽类毒素模式物种--大蹼铃蟾皮肤毒素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正在执行中的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后续资助(2004至2006年,16万元,主持)、云南省自然基金(2003至2006年,30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至2008,25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至2007年,19万元,参加)、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05至2008年,25万元,参加)。

    已发表SCI论文35篇。申请国家专利16项,目前已授权10项。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金奖一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十五周年个人贡献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获得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2006年获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目前已培养博士10人、硕士6人。组建了一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创新科研团队,有固定人员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3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