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人才教育专题 > “西部之光”计划实施十周年专题 > 西部英才
余德顺
  文章来源:来源:中科院人事教育局 发布时间:2006-09-29 【字号: 小  中  大   

    男,42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从事生物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专业。199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项目是“天然香精香料超临界流体提取小、中试工艺的应用研究”,2003年获得后续资助。

    余德顺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对贵州及周边省区既具芳香价值又具医药价值且市场前景好的植物资源品种进行了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为主要关键技术的一系列研究,对具市场前景、资源品种也具优势的品种还进行了中试工艺研究或小批量试生产,取得一系列成果:(1)“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中试工艺及印楝素浸膏质量标准的建立”,经在四川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转化后,使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印楝生物农药原药生产和登记证书的企业,产品“10%印楝素浸膏”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科研小组为成都绿金生物公司设计了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为主的印楝素提取生产线,使10%印楝素母药在我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以“花椒超临界CO2提取开发研究”项目为基础,与成果转化企业重庆市四面山花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不但争取到了国家863项目,而且通过成果转化和合作,促进了企业以科技带动农民致富,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0年以“西部之光”项目科研小组为主的地球化学研究所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贵州省重点中试基地)被确定为“贵州中药现代化基地”重要技术支撑单位。“西部之光”项目不断取得的各种成果更进一步加深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国航天贵州乌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该公司自2002年以来,每年的销售收入均达2000万元以上。

    科研小组还推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在2002年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全国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余德顺研究员已完成的项目包括:贵州省“十五”农业与社会发展攻关计划、1999年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援助项目“贵州特色产业开发与脱贫研究”、2001年度贵州省工业攻关计划。目前正在执行的项目有:2006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万元)、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贵州省“科技支黔”项目(50万元)、2005年度863计划引导项目(25万元)。

    发表相关文章近20篇,申请专利5项,其中获得授权专利2项。

    2003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培养硕士4人,其中为贵州省培养一人。在“西部之光”项目持续支持下,建立了一支以高层次年轻人为主,并注意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研究开发团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