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摘
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创新应当先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09-20 【字号: 小  中  大   

纲要

改革与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时期,制度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都迫切地要求我们在理论创新层面上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贡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含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创新应当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无数事实表明,理论创新的滞后往往会使改革与发展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摸着石头过河”也需要不断地明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加入世贸组织各种承诺到位之后进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海洋航行发展阶段,更加要求我们要全面地提高理论创新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面对新的形势,理论创新先行日益严肃地提到日程上来。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呼唤理论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创新应当先行。

一、创新概念的泛化与其应有的含义

创新概念的泛化已经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在铺天盖地创新概念泛化的提法风云当中,产生出了许多混乱的倾向,走出对创新概念理解的误区,澄清创新概念与技术创新概念应有的涵义已成为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新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研究环节的创新,知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原始创新突出的是科学技术原理上的突破与创新,其含义都不同于现代经济学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中所提出的创新的概念。

现代意义下的创新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创新理论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特的研究。1912年,熊比特在其成名之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对创新概念作出了界定,提出了创新是指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或者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新组合”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生产函数的过程。创新在这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熊比特看来,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的技术手段或新的工艺;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引发出一种新的需求;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来源;五是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可见,创新在这里是一个概括抽象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变革的概念。

熊比特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第一次商业化生产及其市场实现的过程。技术创新不同于研究与试验发展,它主要是指企业或创业者借助于技术发明推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两条主线,其它一切领域的创新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两条主线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展开。

我们应当走出低层次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误区,将技术引进作为提高我们自主创新起点、具有自主创新含量的技术改造作为提高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转变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方式,尽可能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尽可能地提高我们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起点,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时代浪潮深处的变革

当代人类社会正处于一系列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当中,未来世界的秩序和面貌都将从这些变革过程当中逐步展现开来。综观全球变革风云,在众多变革之中,技术进步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已经成为并正在日益深刻地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变革中最具有基本决定性意义的力量。

由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为先导,引发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生出一系列新的经济活动形态,从而整个社会生产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结构骨架和运行发展模式发生质的跃变,这是产业革命的基本标志。

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以新型工业化之势掀起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新一场的“造山运动”,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结构骨架正在发生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新一代的产业革命运动已经成为并正在日益深刻地成为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基本架构力量。

重读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论述、深入体会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决定性作用及其不断发展的思想,联系100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运动,我们起码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根本性的启迪:

1、社会生产除了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出不可缺少的生活消费资料以外,还要为自己的正常运行和可能的发展生产出日益增多、逐步高级化的生产资料,尤其在近代产业革命之后后者更加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

2、生产资料是一种历史性的范畴,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包含有不同的内容。在文化发展的初期,还谈不上有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存在。那时,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还很少得到开发和利用,大多还只是以原始的自然形态存在着、演变着。只是到了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生产资料的生产伴随着人们对劳动资料自然富源开发利用能力的增长才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当代,生产资料的概念和涵义正在向深度和广度等多个方向上立体式扩展;许多以知识形态创造出来的技术,许多用于创新再生产的方法、资源和能力,也正在显示出生产资料的社会经济属性。当然,消费资料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范畴,而且由于它的不断发展与升级正以其无可取代的方式推动生产资料生产与更新方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革。

3、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普及、随着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滚动势能的加速增长,尤其是科学化技术占据了主体地位之后,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已经发生了质的跃变,以它的深度科学化为先导,整个社会生产领域发展都在技术进步方式历史性变革浪潮中,与科学研究活动、与科学化技术的创生、开发利用和推广活动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以科学研究方式探索和推出的新技术、不断以日益多样化创新方式开拓和创造出的新的社会生产领域与新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正日益显示出其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态势,创新再生产活动已经呈现出具有相对独立结构形态社会生产部门的发展走势。

综观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态势可知,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在多方位新技术革命连锁新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之下,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在共发高度综合的过程,一个由规范化生产产业、技术创新产业、流通~服务产业构成的具有自组织~自发展属性的产业大系统正处于全面、系统地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纵观近几十年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态势,在技术创新或者说成是创新再生产活动,正在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的社会生产部门的同时,流通与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其规模越来越大,无论其产值的数量还是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都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业的支持推动之下,传统流通与服务业已呈现出融为一体的发展态势,流通~服务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生产与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与此同时,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和许多新兴的规范化生产领域也正在逐步地被明确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产环节,以制造业为主体的规范化生产产业的面目也正在逐步地显露出来。三环节产业结构思想的提出是两部类划分思想的引申、深化与发展,社会生产与发展的总过程,从而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总过程形成三大环节;新一代的产业结构骨架是一个由三个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的社会生产部门或者说成是三个社会经济部门构成的三环节结构的运行发展体系。从两部类到三环节结构是社会生产与社会经济基本结构骨架体系一次质的跃变,人类社会又一次处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革命洪流当中。其中,以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再生产活动,正在发展成为当代产业革命的主要突破力量。

三、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源流与走势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首要推动力量,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正在突出为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升级与变革中的脊梁。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从本质上讲,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活动或创新再生产活动发展成为具有独立结构形态社会生产部门的历史进程;从研究与试验发展到第一次规模化生产及其市场实现的过程都属于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范畴,商业化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多方位的创新活动、形成一个庞大的受过系统科学教育的专业化创新再生产队伍、相互竞争与协作的社会创新互动网络的形成等,为其主要的表现特征。

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孕育于19世纪技术创新事件频频发生而引发产业结构不断变革升级的历史浪潮之中。

伴随着技术创新进程的深化而引发的组织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活动形态的创新,技术创新逐步走上了组织结构系统化、活动机构建制化、重大项目工程化、支撑举措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当然,这种发展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才算达到了左右全局发展的水平,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从孕育到形成气候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与此同时,技术进步方式也从深度科学化、高度社会化,逐步走向了技术创新产业化的发展态势。科学化技术与科学技术化的长足发展已使人们难以识别出科学与技术的界线,知识创新、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正在成为人们确认这场伟大变革运动的常用词语;科学化技术高度社会化发展、创新再生产可持续发展形式的出现,又从战略高度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建设以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为主线的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走势。从现实情况看,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形态丰富多彩,从跨国公司和众多大型企业集团中专设的试验研究机构或技术开发中心、新产品工业化试生产基地及其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进程,到广泛分布的技术服务与设计咨询机构、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所、自成体系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国家倾力支持的科研型战略工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现代科学技术园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日见增多的技术创新孵化器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广为人们所重视的新技术推广中心等,再加上不断更新面貌的生产服务方式、组织管理模式、市场规模结构、资源分配组合格局、规则制度体系等等,其总和及其一体化走势勾画出了当代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轮廓和基本结构体态。由此,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创新再生产进程,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推动力量,所谓的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本质含义也在于此。

四、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的再认识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恰是从特定角度对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态势的一种认识成果。事实上,无论是弗里曼的“网络说”还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系统说”,都是在技术创新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层面上,描述和分析了技术创新活动特有的社会建制机构及其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特定系统或特定网络的内容。再考虑到市场经济基础和市场运作发展模式,不能不认为这就是对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社会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的一种概括和描述。尤其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含义是纠正技术创新中的系统失效和市场失灵问题,市场经济基础和市场运作发展模式的前提、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概念已隐含其中。

五、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目前状况看,我国企业还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普遍缺乏研究开发与规模化生产的投入能力和市场开拓经营能力,难以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国际化形势的要求。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但企业与这种日益深化竞争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国家也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研发与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尤其是面对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逐步实施其全球化战略的局面,我国企业再也不能走各自为战的老路;各方面力量应当联合起来,政府各部门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集体主义潜力、采取必要的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寻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下面几方面工作有待加强。

1、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准确把握当代产业革命的走势

在拿来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当初以市场换技术的设想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实现,许多领域市场是让出去了,但并没有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大多是成熟技术甚至是即将要淘汰生产线的转移。在这些领域不但没有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封杀和阻碍了我们自主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无数事实表明,仅仅强调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对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原始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不够的,由此还难以跨越过后发劣势的鸿沟。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有一分对研究与发展的投入,那么就应当有十分和百倍的力量投入到试生产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去。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发明成果不会自动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技术创新创业过程才会产生出人们所期望的创新再生产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为什么说发展技术创新能力要以企业为主体,其基本道理也在于此。

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历史经验表明,企业不但是某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而且也是决定某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所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就是贯彻落实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具体体现,企业永远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力量。

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并不一定都要从原始创新干起,对现有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集成创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综合集成再创新,以及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和经营服务方式的开拓创新等,都是我们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3、广泛发展研发型产业战略联盟

强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不等于企业就要关起门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搞研究与开发。恰恰相反,开放式、广泛发展研发合作网络、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正在成为企业寻求开拓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普遍策略。

时致今日,我们再不能走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投入的老路,应当将有限的力量联合起来,在协同发展的产业研发战略联盟中寻求开拓新的加速发展之路。

4、组织实施具有全局意义的创新型战略工程

5、设立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创业(风险)基金

6、建立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

7、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8、研究制定《技术创新促进法》

9、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再生产能力,是我们国家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一种重要选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