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经济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媒体精选
21世纪前50年:经济现代化“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05-03-17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月18日在此间指出,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

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成就巨大,但经济质量的国际差距十分明显。中国人均GNP是高收入国家的二十七分之一。中国要达到2002年的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GNP、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率分别需要提高26倍、32倍和46倍,分别需要49年(按7%年增长率)、46年(8%年增长率)和50年(8%年增长率)时间。

“显然,即使中国能保持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要达到2002年的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还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没有任何理由松懈或自满,提升中国经济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多年的经济奇迹,同时掩盖了一些社会问题。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调整中国经济政策势在必行。课题组认为,未来50年,中国经济战略需要完成两次转变,一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的转变,时间大致为2005年至2020年,二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的转变,时间大致为2021年至2050年。

质量进步型指依靠技术进步、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质量的进步;创新福利型指依靠创新和经济福利的增长,推动经济质量和经济福利的进步,逐步建立创新型经济和福利型社会。

课题组指出,中国经济应在2030年前后全面完成新工业化和信息化,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绿色、数字化、高质量、面向全球市场的工业化之路,促进从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

课题组同时指出,21世纪前30年要基本完成经济基础设施现代化。目前中国经济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能源、信息和知识基础设施等距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差距非常大。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交通、能源、电话和知识基础设施需要保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需为8%、6%、5%、3%左右。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