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经济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理论探讨
何传启:现代化建设需要忧患意识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5-03-17 【字号: 小  中  大   

     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大陆代表团一举夺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和14枚铜牌;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金牌总数仅比居第一位的美国少3枚。这是过去50多年里中国体育取得的最好成绩。它不仅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软实力正在迅速增长,而且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联想到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现代化正在迅速推进。如果不出现重大意外事件,如果能够始终保持旺盛和理性的复兴意志,中国完全有可能在21世纪中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

    诚然,在优良成绩和美好前景面前,我们有理由激动;但是,不能被激情淹没理智,不能用愿望代替现实。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不会平坦的。这些判断是根据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也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做出的理性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乐观主义和拼搏精神,也需要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

    一、世界现代化给我们的启示

    毫无疑问,中国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文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并将继续遵循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同时,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可以给我们诸多启迪。

    世界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最新篇章。一般而言,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所发生的一种革命性变化,它既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过程及其变化,也包括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及其变化。在18~21世纪的400年里,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它们分别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非农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以及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非工业化和郊区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纵观过去300年的世界现代化进程,既可发现客观事实,也不难得到重要启示。

    首先,现代化永远是动态的。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不同国家有不同结局;先进并非永远先进,后进也可变为先进。这种变化导致了世界现代化中心发生两次转移:从英国到德国,然后从德国到美国。在世界现代化的最初100多年里,英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领头羊。1851年举行的水晶宫博览会成为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辉煌标志,当时它生产了世界大约2/3的煤炭、1/2以上的铁和棉布。但是,在19世纪后30年里,德国取代英国的位置,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中心之一,另一个中心是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取代德国的位置,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在20世纪后30年里,美国继续是世界科学中心,而且引领了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的新浪潮,率先走向第二次现代化。

    其次,现代化不会一帆风顺。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在《现代化的迷途》的前言中写道,“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现代化不可能一帆风顺,现代化道路上障碍重重。现在人们已经看到:成功的现代化也包含着许多不成功的因素,不成功的现代化则更让人掩卷深思。”钱乘旦和刘金源先生在书中比较分析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指出现代化是一条艰难的路,一条布满陷阱的路,但也是必经之路。事实上,发达国家如德国和西班牙等,都曾发生过现代化进程的中断甚至倒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和倒退的案例就更多,在亚洲、拉美和非洲都能找到案例。这种现象被称为“现代化的断裂”。

    其三,现代化不是免费午餐,而是有成本和代价的。从理论上说,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因为,现代化涉及人类文明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必然不断产生新的权势和利益集团,同时也导致旧的权势和利益集团的衰落。如果社会没有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保障体系,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如果这种冲突超出社会的容量极限,就会演变成社会和经济危机,甚至引发政治危机。从历史上说,现代化的危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就是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里面,矛盾和冲突也随处可见。例如,在18~20世纪初,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冲突此起彼伏,工人罢工连绵不断,生态破坏和伪劣产品肆意流行。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里面,既有自身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也有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带来的种种痛苦。特别是在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给各国人民造成巨大损害。但是,危机并不是终结,人类不断在危机中找到新的方向。这是我们非常熟知的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进步——危机——进步,似乎是历史的逻辑。

    其四,现代化导致国际差距的扩大。在过去300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被欺压和被剥削的对象,许多发展中国家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国际收入不平等和国内收入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看不到改善的迹象。但是,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国家内部的地区差距相对比较小,收入平等水平相对比较高。

    所以,现代化不仅有进步,还有成本和代价,而且有危机。任何国家,选择了现代化,就不可能只接受现代化的进步,而不接受现代化的成本和危机。事实上,把进步转变为动力,把危机转化为机遇,也是现代化的内涵。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现代化需要忧患意识。

    二、中国现代化第三步任务非常艰巨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早在1987年4月,小平同志就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三步已经开始。第三步的目标是到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13亿人口的国家,用50年时间,追赶和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可能会超出常人的想象。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连续四年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做了定量评价,涉及131个国家和51年(1950~2001年)的现代化进程,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的24个指标,同时对中国34个省级地区的现代化做了定量评价。在大量评价的基础上,对21世纪前50年的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了预测。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中国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

    在2000年世界现代化的坐标里,约有60多个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其中有24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有60多个国家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有2个国家和许多农村地区处于传统农业社会,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仍然生活在原始社会。

    如果把高收入国家(不包括石油出口国)现代化的平均水平定为100,那么,现代化指数超过80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指数低于80但高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属于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指数低于世界平均值但高于30的国家属于初等发达国家,现代化指数低于30的国家属于欠发达国家。在2001年,发达国家有18个,中等发达国家27个,初等发达国家36个,欠发达国家50个。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瑞典,最低的国家是卢旺达。

    2001年中国属于初等发达国家,距离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具体而言,2001年中国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为78%,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31点,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2点。2001年中国在世界108个国家中,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名第62位,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第59位,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排名第60位。这些研究结果与国际学术机构的结果是可比的。例如,根据《世界发展报告》和《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中国分别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和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

    中国现代化报告预测,如果21世纪前50年世界现代化的平均速度与20世纪后50年的平均速度大致相当,那么,在2050年,发达国家将接近完成第二次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将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或成熟期。因为,2000年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所以,2050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将高于2000年的发达国家水平。于是,可以将2000年发达国家水平作为2050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底线。中国要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在2050年超过2000年的发达国家水平。这样就可以对中国2050年的目标和目前的差距进行分析。我们的差距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表1)。

    











    首先是经济质量的差距。最大差距是人均GNP的差距。我国2000年人均GNP与2050年目标值相差26840美元(2000年价格),达到目标大约需要45年(按8%年增长率计算)至60年(按6%年增长率计算)。人均购买力的差距为23850国际美元(2000年价格),达到目标大约需要34年(按6%年增长率计算)至40年(按5%年增长率计算)。

    其次是生活质量的差距。城市化水平差距约为一倍,我国达到目标大约需要40年(按2%年增长率计算)。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六,我国为千分之三十二,我们达到目标大约需要57年(按3%年下降率计算)。

    其三是知识化和信息化的差距。我国大学普及率达到目标约需44(按5%年增长率计算),因特网普及率达到目标需要49年(按8%年增长率计算)。

    其四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差距。我国知识创新经费投入(R&D经费占GNP比例)达到目标需要42年(按2%年增长率计算),专利产出达到目标需要48年(按8%年增长率计算)。

    其五是协调发展能力的差距。包括协调地区、城乡、经济与生态的能力,我们的差距都很明显。例如,把地区人均GDP相对差从5倍降到2倍需要46年(按2%年下降率计算),把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差从5倍降到1.5倍需要41年(按3%年下降率计算)。

    虽然上述16个指标只是现代化指标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已经能够说明,小平同志1987年的判断是合理的,中国现代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现代化目标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所以,我国现代化建设,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而应悬梁刺股、持之以恒。

    三、未来20年中国现代化将面临挑战

    要完成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任务,未来20年是关键。因为,未来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关于这期间将出现什么挑战,不同学者会有不同观点,大家见仁见智。作为其中的一种观点或补充,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分析,有六个挑战将是比较紧迫的。

    首先,消除不稳定因素,谨防发生现代化的断裂。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挫折和断裂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断裂可能出现在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层面上,甚至是整个进程的断裂。目前,中国社会中已经存在一些小裂痕,如收入差距、地区差距、三农问题等。我们不仅需要居安思危,而且需要未雨绸缪。

    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水平,确保经济安全。目前,我国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比值偏高,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而且,能源和原料的稳定供应将面临挑战,金融危机的风险始终存在。

    其三,改善社会公平与社会结构,确保社会安全。目前,中国社会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打破城乡分割局面的进度比较缓慢;收入不平等现象呈扩大趋势,包括家庭收入、地区收入、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教育质量、规模和观念,都距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差距。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防止出现城市拉美化现象(城市贫民窟)。

    其四,协调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控制生态危机。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媒体的有关报道,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与生态的矛盾,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虽然在发达国家的经典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它们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和生态已经大幅度改善,但是,我们不应该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定要努力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自然界可以恢复的程度以内,严防环境污染演变成生态危机。

    其五,促进政治文明与进步,控制腐败蔓延。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犹如病毒,肆意侵蚀健康的机体。如果不能从政治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和解决腐败问题,就难以控制腐败病毒的传播。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为人民工作,受人民监督,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治文明和制度进步是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其六,理性处理国际关系,呵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现代化是世界性的运动,而世界不会风平浪静。而且,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这么一个大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引起国际秩序的激烈反应。可想而知,并非所有国家都希望我们进步,但我们不会妨碍别人进步。用理智而不是用情感或愿望去处理国际关系,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韬光养晦、谨言慎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仍然要保持和发扬。

    中国人民自有奋发向上的乐观精神,中国企业自有生存竞争的危机意识,中国学者自有刚正不阿的爱国精神,中国政府自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将中国社会的各种进步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中国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世纪浪潮,它已经并将继续一往无前。

    (2004年9月6日,本文发表在《瞭望》2004年第39期。)

    (作者何传启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