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选 > 大会报告
谢文蕙: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城市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08-09-28 【字号: 小  中  大   

    一、国际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1、国际城市的概念

    关于国际化城市、国际性城市、世界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尚没有统一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本文统称为国际城市。

    (1)国外学者的观点

    早在1915年,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专家格迪斯(Patrick Geddes)提出了“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ies)”的概念。1982年,美国地理学家沃尔夫(Woilff)对世界城市作过权威性的论述。他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范围内起到世界或某一大区域的经济枢纽作用;它是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向国际化推进的产物。国外有的学者还提出过“国际大都市”、“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城市”(International City)、“全球性城市(Global City)等称谓。

    (2)国内学者的观点

    我国关于国际城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有关的论述颇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①国际化城市的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具有强大的超出本国的辐射半径;它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的;它的社会发展稳定、有序、健康、迅速;它与其他国家人员双向往来频繁;它的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于60%。(章辛平)

    ②国际性城市是指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能够较大规模地集聚与扩散经济能量(商品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有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信息交流快捷,并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对世界经济或政治的发展变化有一定影响的城市。(李巍)

    ③国际化城市并不是一个等级,也不是一种类型,而是多类型、多等级、多元化的。国际化城市并不是理想的城市,但必然是现代化的城市。它必然要求具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完善的城市功能,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生态环境。(付崇兰)

    ④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交流,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的大都市。理解国际化大都市概念的关键点是“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既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国际城市课题组)

    ⑤国际化城市有两个明显的要点:一是“外向型”,有极为频繁的对外交往,有出口导向型经济,有较多的大型国际会展,有较多的外国游客和外国居民;另一个要点是现代化,城市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基础,没有现代化做为基础,就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袁晓江)

    2、国际城市的特征

    (1)国外学者的观点

    英国地理学家彼得•霍尔(Peter Hall)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世界城市”有7项特征:一是国家主要政治权力中心;二是全球或世界某一地区的经济枢纽;三是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四是世界主要的跨国公司与金融机构的汇集地;五是具有综合性国际服务功能;六是人才聚集中心;七是城市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著名的“世界城市假说”(World City Hypothesis),1995年又提出国际城市的5个主要特征:

    ①国际城市是全球经济体系的连接点,各区域通过国际城市的连接从而成为一个有机体。

    ②国际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汇集地,但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规模、城市规模及国际政治的影响,国际城市对全球资本的会聚规模远远小于全球资本的总规模。

    ③国际城市包括范围较为广泛的城市地带,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互动程度非常高。

    ④根据国际城市的经济规模及其所控制的经济实力,可以将国际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如区域性的国际城市、国家级的国际城市和世界级的国际城市。

    ⑤国际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掌握在跨国资本家的手中。

    (2)国内学者的观点

    ①国际化城市有7个特征:一是国际化城市成为全球组织的引导点和指挥部;二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三是各类主导性工业部门跨国公司的所在地;四是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研究开发的策源地;五是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集中地;六是信息汇集和交通枢纽中心;七是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和交往中心(熊世伟)。

    ②国际化城市的特征是:一是城市功能国际化——有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对国际经济有较高的参与度和较强的竞争、渗透能力,国际信息资料积累和集散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中心,连接国内外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国际机构和外国侨民多,国际会议多。二是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机构国际化——国际政治、经济、学术、体育、文艺的国际交流量大,有较强的国际服务功能,国际交通客流量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高,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能力强。三是城市产业结构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扩展国外市场,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四是城市法制和管理国际化——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既面向国内、又面向国外与国外接轨,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高,管理手段智能化,办事效率高,普遍实行公众参与,政府办事透明度高,并有制度和法律保证。(张敬淦)

    ③国际化城市有6个特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综合经济社会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具有高度聚集的经济职能,汇集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资本集散中心;具有国际城市相应发展的产业结构,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联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纽带,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具有先进的教育、科技、卫生和文化事业。(彭立勋)

    二、国际城市的形成背景及其类型

    1、国际城市形成的经济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和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逐步形成,以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世界各国的大城市主动地或被动地参与了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城市的形成;同时,国际城市又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为国际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全球金融的整合

    金融的全球化指的是货币与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转移和交易的自由度不断增强。金融的自由化极大地推动着投资和贸易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

    金融管制的放松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随后迅速波及西方发达国家和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席卷全球的浪潮。这种新金融自由使各种来源的资本得以从任何地方移出,可以投资到任何地方。从而使全球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自由化达到高峰。世界各金融公司之间出现一系列重大合并案,以逐渐整合的方式形成了超大型集团,其实力涵盖了全球许多经济活动;并且集聚在大城市中,为城市的全球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2)全球服务性经济的发展

    服务业的全球化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因为,随着跨国生产活动的发展,对生产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加,管理和控制生产的服务机构及办事处已形成全球性的网络。生产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会计、开发、设计、广告、批发、储运、通信、情报等服务性行业,其中心内容是商务与消费市场的结合。这些行业主要是向大城市集聚,从而为城市的全球化提供了经济支持。

    (3)国际化公司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带动了资金、技术、劳务和商品在各国的流动,推进了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触角伸向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生产者,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此后,一种新型的更高层次的跨国公司在形成,即全球性的国际化的公司。如瑞典的ABB公司的管理层人员由瑞典、瑞士、德国人组成,打破了跨国公司与国的界线,使领导层国际化,保证公司不能只为一个国家的利益服务。

    2、国际城市的主要类型

    关于国际城市的类型划分,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国内学者袁晓江和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可按城市的影响力、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分类。

    (1)按城市的影响力划分。可以把国际城市划分为全球性国际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

    ①区域性国际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中产生影响力的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目前,绝大多数国际城市是属于区域性的国际城市,如香港、新加坡、首尔是亚洲地区的中心城市;悉尼、布里斯班是大洋洲的中心城市。

    ②全球性国际城市是对全世界产生影响的城市,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球性国际城市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如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是欧洲联盟总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的所在地,被称为“欧洲首都”,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成为全球性政治活动的中心。第二类是综合性全球城市,这些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辐射半径通达全球,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

    为什么大家公认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是国际化大都市,因为它的经济、政治实力十分突出。纽约的市区面积828.3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大纽约市则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湼狄格州部分地区的60多个卫星镇,总人口1800多万。2002年纽约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29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美元。由于其经济影响力巨大被称为“世界经济之都”、“世界财富的黑洞”。该市是一座只有300年历史的新兴城市,人口来自120个国家、230个民族,国外出生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6%。纽约的交通十分发达,市区内有400多公里的地铁线,有12条铁路通往全国各地,有肯尼迪、纽瓦克等多个国际机场。该市是联合国总部及其他众多国际机构的所在地,其中联合国大厦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国际领地,因此纽约又被称为“世界的首都”。

    (2)按城市的功能划分。可以把国际城市划分为经济型、政治型、文化型、教育型、港口型、金融型、宗教型、游乐型等功能各不相同的国际城市。

    ①经济型的国际城市较多,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法兰克福等。这些国际城市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还有某方面突出的功能,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都是国际的港口城市,属于世界10大集装箱港;法兰克福的特色是金融证券业,是全球金融证券市场的中心。

    ②政治型的国际城市,日内瓦具有典型性。瑞士的日内瓦是个只有16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其中1/3是外籍人士。全市驻有国际机构240多个,如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世界气象组织等。每年在此召开的国际会议有7000多个,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在这里讨论并作出决议。

    ③文化型的国际城市,首选是维也纳。奥在利的首都维也纳早在18世纪已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是园舞曲华尔兹及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产生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世界级音乐大师。这里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有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享誉全球,被称为“音乐之都”、“文化之都”。

    ④宗教型的国际城市,梵蒂冈具有代表性。意大利的罗马市境内的梵蒂冈城,被称为“城中之国”,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它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宏大、最壮观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⑤游乐型的国际城市较多,如摩纳哥、澳门等城市。摩纳哥地处法国境内,面向地中海,是一个只有3万多人口、1.95平方公里面积、依山傍海的海滨小国和小城市。该市的蒙特卡洛赌场闻名全世界,博彩业、旅游业和商业是其支柱产业。澳门也是世界知名的博彩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博彩业是该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葡京娱乐场世界闻名。

    (3)按经济实力划分。根据城市的经济实力,特别是拥有跨国集团公司的总部数量,据此对世界城市划分层次。可把世界性城市划为3个等级:第一层次的世界级城市有纽约、东京、伦敦;第二层次的世界级城市有迈阿密、洛杉矶、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新加坡、巴黎、苏黎世、马德里、墨西哥城、圣保罗、首尔、悉尼;第三层次的世界级城市有大阪——神户、旧金山、西雅图、休斯敦、芝加哥、波斯顿、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香港、米兰、里昂、巴塞罗纳、慕尼黑、莱茵——鲁尔等。

    三、国际城市在城市连绵区中形成和壮大

    1、发达国家的实践

    纵观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普遍规律是城市数量由少到多,城市规模由小到大,城市布局由“点”扩展为“线”和“面”,构成城市连绵区。

    自进入20世纪,由于规模效益、集聚效益、优位效益的驱动,大城市超前发展,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1900年,世界上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9座;而到1980年,已增加到476座,平均每年新增5.3座大城市。

    在大城市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特大城市(人口100~150万)和超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由地理空间相互毗连、社会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的城镇密集区,城市连绵区不断崛起。其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组成人口规模逾千万、政治经济影响力巨大的区域。地理界将这些地区称为城市带、城市群、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区(metropolitan)。现简介以下国家的实践:

    (1)英国的城市连绵区与国际城市。18世纪后,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在英格兰中部地区率先形成了城市连绵带,即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将原有分散的城市连接成线,主要城市有伦敦、伯明汉、利物浦、曼彻斯特等;伦敦发展成名列前矛的国际化大都市。

    (2)欧洲的城市连绵区与国际城市。到19世纪,欧洲大陆经济兴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在法国的大巴黎地区、德国的莱因——鲁尔盆地、荷兰和比利时的中心地区,几个大城市崛起,形成了城市连绵区,构成“人字形”的经济发展轴,主要城市有巴黎、布鲁塞尔、鹿特丹、阿斯特丹、波恩等。该区的巴黎、布鲁塞尔都发展成为综合竞争力很强的国际化城市。

    (3)美国的城市连绵区与国际城市。20世纪初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转移到美国,在其东北部沿大西洋沿岸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主要城市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在其周围有200多个中小城市,形成规模很大的城市连绵区。该区的纽约、华盛顿、费城,都是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前20名的国际城市。在美国同期形成的还有以芝加哥为中心的五大湖地区的城市群,主要有底特律、匹兹堡、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城市,它们在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都列在前63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沿太平洋东岸形成了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等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带,主要城市有洛杉矶、休斯顿、奥斯汀等。

    在美国的三大城市带中,含盖了美国的三大经济区:大纽约地区的GDP总量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4%;大洛杉矶地区占全国的21%;五大湖地区占全国的20%;合计将近占全美国的67%。

    (4)日本的城市连绵区与国际城市。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崛起。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沿太平洋海岸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城市带,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其中东京、大阪发展成国际城市。

    2、中国国际城市的摇篮——“两江一海”地区

    我国沿海的诸省、市,由于有着优越的区位、自然和人文条件,近100多年来经济水平高于内陆省市。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将近30年中,发展成与世界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引入外资最多的地区,成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桥梁。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城市星罗棋布,它们彼此联系,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区域及其都市圈。其中最负盛名也最具活力的,是号称“两江一海”的地区,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3个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中国的经济核心区——都市连绵区,区内都有数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成为发展极。它们已成为我国建成国际城市的领先区域。

    (1)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一般是指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连绵区,亦称城市带。其北翼是从上海市至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南京;其南翼是从上海市至浙江省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杭州。该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达,2005年不同规模的城市共74座,上海是该区的核心和龙头。

    (2)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指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9个城市所轄的区域。再扩大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构成一个很大的都市密集区。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整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成为中国整体发展构架上十分强劲的南部增长极。

    珠江三角洲具有毗邻港澳、面向太平洋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全国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的最佳地区。2005年,该地区外贸依存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竟高达15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3)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一般是指沿着渤海湾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的环形地区,包括辽宁省的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西市,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沧州市,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山东省的青岛、烟台、潍坊、东营、威海市等区域,形成了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城市连绵区。

    渤海地区的海岸线绵长,港口众多,是我国北方对外贸易与海上交通的大门与窗口;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天津为主的北方经济中心和工商港口。以广大的华北、东北为腹地,充分利用首都优势和地缘优势,形成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向北、向南伸展的城市连绵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