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选 > 大会报告
刘建飞: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和平外交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8-09-28 【字号: 小  中  大   

    摘 要: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在21世纪初提出的外交新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对中国外交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相适应,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对外交政策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特别是明确提出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需要世界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大国需要做出表率。中国率先宣誓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愿意做负责任的大国,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树立新安全观。在和谐世界与和平发展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在外交实践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以适应和谐世界与和平发展这个大目标的需要。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既注意抓同美国、日本这些大国的关系,也注意推进同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特别重视开展多边外交,尤其是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在联合国改革中发展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世界 和平外交

    建设和谐世界是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是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长远目标。建设和谐世界,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但是也需要一些国家,特别是大国,积极倡导,并做出表率。在酝酿提出和谐世界理念的同时,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对外交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建设和谐世界的要求。

    一、和谐世界的内涵、要求和实现途径

    和谐世界的内涵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其中,共同繁荣是核心,持久和平是基础。当今世界,总体是和平的,但是并不和谐,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共同繁荣。没有共同繁荣,和平也很难持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世界的引申含义。没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甚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这样的世界,即使有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也没有意义,也不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需要的。

    和谐世界的基本要求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具体讲就是: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和谐世界的实现途径就是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没有和平,和谐世界不可能存在。要和平,就要求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是一部分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也不会有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含义有所不同。对尚未解决发展问题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应当旗帜鲜明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对那些已经解决了发展问题的发达国家来说,应该积极接纳、支持这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而不是抵制、限制、遏制它们。如果发达国家从自己的狭隘私利出来,只想自己享受发达,并将自己的发达建立在多数国家不发达的基础之上,进而试图阻止别国发展,那么世界也不会有持久和平,和谐世界也不可能建立起来。

    二、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在和谐世界理念酝酿、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建设和谐世界的要求,中国开始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当然这种调整是建立在继承以往外交政策合理因素的基础之上。

    1、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

    从2003年开始,中国提出了 “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理念,意在向世界表明:中国无意走西方殖民主义所走过的靠殖民掠夺来积累财富,实现崛起的道路;也无意走德国和日本曾经走过的靠军事扩张、对外战争来实现崛起的道路;更无意走苏联所走过的搞意识形态对抗、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的道路。这些道路在当今世界即走不通,也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更不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中国要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即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要和平地实现崛起。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崛起方式,即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将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的体现。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就要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就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就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同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中国在外交上强调国际合作。十七大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这意味着中国奉行无敌国政策。就是说,中国不设定任何国家为敌人。世界所有国家都可以成为中国的朋友,中国愿意同世界所有国家成为朋友。在发展大国关系上,中国更加注重发展各种“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中国提出“安邻、睦邻、富邻”政策,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精神。此外,中国外交还更加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强调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友好合作。这意味着,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世界各国在和平、发展上的共同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利益。

    3、重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自1979年起,对外开放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从开放中获得了重大利益,同时,相关国家也极大地受惠于中国的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一直是双赢和共赢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产生疑虑。发达国家担心中国会抢占它们的市场份额和资源供应,损害他们的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担心中国会走西方的老路,将它们变成单纯的资源供应地和商品市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外交政策部分系统阐述了开放战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即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适应建设和谐世界要求的外交战略。中国曾饱尝贫穷落后和殖民主义掠夺之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国一直重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立志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国,更加重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就是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4、更加强调国际关系民主化,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和谐的世界应当是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的世界,为此,各国就应当用民主的方法来处理国际关系。中国积极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与此相应,中国重视发展同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强调“全方位外交”和“均衡外交”。当今世界,存在着多极化和非极化两个大趋势,而非极化的发展动力更为强劲,影响更为深远。 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适应非极化趋势需求的一种外交理念和政策选择。

    与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相适应,中国更加强调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对以联合国为基础的现存国际秩序,中国主张在维护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并不主张破坏现有的秩序,而是进行改革,去除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

    5、提出并坚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威胁,需要全人类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但是,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宗教纠纷,存在着国家间的领土、资源、价值观等方面的纷争。这些传统安全问题影响着国家间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上的合作,并且有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甚至战争,进而破坏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影响世界各国的发展。要想避免各国在传统安全问题上走向冲突和战争,同时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就需要摈弃建立在权力政治基础上的传统安全观,树立新安全观。

    近年来,中国在提出新安全观的同时,还非常重视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6、重视环保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还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影响中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环境问题上,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利益高度统一。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也与和谐世界理念相适应,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以及同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上进行合作。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环保问题纳入到外交政策中,作为和谐世界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

    7、更加重视文化交流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和谐世界应当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世界。中国非常重视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8、重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国一直有这样的信念:“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中国愿意为世界做更多的贡献,做“负责任的大国”。当然,由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时还需量力而行。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发展起来了,就是对世界共同繁荣的巨大贡献;中国强大了,就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就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就目前来讲,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还主要体现在软实力上。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率先宣誓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安全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原则、观念,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

    三、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的中国外交实践

    和谐世界这个词语虽然正式出现于2005年, 但是从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起就已开始酝酿形成。十六大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对内建设“和谐社会”,与之相应,对外就应当是建设“和谐世界”,这是顺理成章的。

    从十六大开始,中国外交出现了许多新气象,被国外学者称作“新外交”。2003年,美国学者麦艾文和傅泰林就在非常有影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新外交》一文,引起学术界和国际媒体对中国“新外交”的关注。 不过,那时,所谓的中国“新外交”还只是刚刚开始,而且美国学者关于中国“新外交”的论述,也只是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上,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这些新现象的深刻背景和本质。

    总结十六大之后六年来的中国外交实现,确实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1、推进“全方位外交”和“均衡外交”

    一是发展大国关系。中国把发展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战略的关键环节。在大国关系中首先是发展中美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努力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六年多来,中美不仅保持高层往来,而且坚持、开辟了各种对话机制,如战略对话、军事对话、战略经济对话。特别是在最有可能引起中美军事冲突的台湾问题上,中国同美国进行合作。中国理性应对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妥善处理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防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其次是发展对日关系。在中日政治关系处于僵局时,中国政府努力防止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特别是抑制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妥善处理2005年青年学生的“反日”活动。小泉下台后,中国抓住机遇,邀请安倍首相、福田首相访华,并推动实现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访日,实现“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打破双边关系僵局,改善中日关系。

    二是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目前已经是周边国家最大出口市场。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比较突出的是中印关系。中国积极推动实现两国首脑互访,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努力解决边界争端。

    三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同非洲的关系。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第一份中国政府发表的面向一个洲域的政策文件。中国加大了对非援助力度。胡锦涛在2005年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宣布了五项援助非洲的举措;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中国又做出新的援非承诺。这些承诺正得到积极的落实。

    2、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近六年来,中国更加重视多边外交,在多边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东亚峰会、亚欧会议、朝核六方会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参与其中,并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地区组织或合作机制。2008年10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中国多次参加八国集团南北对话会。中国还积极寻求在多边框架内进行能源合作,比如参加中印日韩美能源会议。

    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的中国、和平的中国、负责任的中国的良好形象。中国邀请80多个国家的政要参加奥运开幕式,实际上是把奥运作为一个多边外交的平台。中国开展的“奥运外交”是非常成功的。

    在多边外交中,中国特别重视联合国。中国坚定地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2005年,中国政府发表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政策文件,阐明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中国主张联合国改革应当有利于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利于加强联合国的权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团结。在安理会改革上,针对不利于联合国团结,有损联合国权威的“四国联盟”(日本、德国、印度、巴西)提案,中国明确表明反对的立场,并寻求同美国合作,共同抵制该提案。

    3、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在朝核危机、伊核危机、苏丹达富尔危机、缅甸危机中,中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在参与处理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另一方面努力通过和平的方式发挥作用,着眼于解决问题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采用施加压力的方式。采用施加压力的方式,可能会事与愿违,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可能导致事态复杂化或恶化。

    4、重视环保问题,加强环境合作

    中国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中国在八国集团南北对话会上与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共同讨论环境问题。

    5、积极开展文化外交

    近年来,中国同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举办“文化年”,在一些国家创办孔子学院。文化交流有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各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6、理性应对各种“妖魔化中国”的言论和行为

    近年来,在经贸、能源、环境、西藏、北京奥运会等事项上,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妖魔化中国”的言论和行为。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理性的态度,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将个别反华分子和政治势力同各国人民和政府区别开来,不使这些“妖魔化中国”的行为破坏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四、结论

    和谐世界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提出的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理念,它表明中国要致力于把自己的现代化与世界共同进步统一起来,而不是将现代化建立在损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益的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将构成和谐世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和谐世界理念相适应,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下,对外交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宣誓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与之相应,中国外交工作出现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刘建飞:《论世界格局中的“非极化”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

    [4] Evan S. Medeiros and Fravel M. Maylor,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es, Nov./Dec., 2003.

    [5] 刘建飞:《和平外交是中国的长期国策》,载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编《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6] 刘建飞:《“中国责任论”考验和平发展》,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4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