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传播科学理念 弘扬科学精神 > 论坛简介
“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简介
  文章来源: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03-06-11 【字号: 小  中  大   

在著名科学家路甬祥教授与著名理论家郑必坚教授的共同倡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于2003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和第一单元主题报告会。

郑必坚同志主持了论坛的策划和筹备工作,国内外众多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积极响应和支持论坛的举办。于光远、任继愈、刘吉、李政道、邢贲思、何祚庥、启功、杨振宁、吴敬琏、周光召、季羡林、席泽宗、龚育之(以姓氏笔划为序)出任论坛的高级顾问,并将陆续在论坛中发表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全国人民正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积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面对中华民族建设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分析思考、研究解决。

如何认识和把握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支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培育和弘扬的民族精神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新内涵?怎样认识促进科技进步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应当有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在三个文明的建设中中国科学家肩负着怎样的历史重任?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社会人文伦理问题?如何从人文的视角认识和思考环境与生态问题?怎样认识中西不同文化传统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怎样认识和分析高技术战争与人道主义问题?怎样认识和分析国际恐怖主义的文化起源?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探讨研究的问题。

“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的工作方式是:广交朋友、双百方针。我们希冀通过“论坛”为我国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提供一个研究交流的平台,让自然科学的成果,更多地为人文社科学者所关注和吸纳,让人文社科的视野,更多地进入自然科学家的思考,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新的联盟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新觉醒,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弘扬和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努力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动力。

“论坛”将长期办下去。我们初步设计了头两年的计划,分为八个单元,平均每季度有一个单元。每单元有“科学与人文”主题报告四至六次,小型研讨会一次。每年举办一次“科学与人文”大型研讨会,隔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科学与人文”研讨会。

“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第一单元主题报告于2003年4月15-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

“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高级顾问、理事会成员名单:

高级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光远、任继愈、刘 吉、李政道、邢贲思、何祚庥、启 功、杨振宁、吴敬琏、周光召、季羡林、席泽宗、龚育之、路甬祥

理事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家福、王渝生、王缉思、邓 勇、叶小文、刘大椿、 刘 钝、张亦政、张卓元、李书磊、李伯聪、李君如、李学勤、李培林、李惠国、李醒民、郑必坚、郭贵春

理事长:郑必坚

副理事长:李君如、李惠国

秘书长:邓 勇

“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设计方案

一、主旨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当致力于科学与人文的贯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的设立,旨在让自然科学的成果,更多地为人文社科学者所关注和吸纳,让人文社科的视野,更多地进入自然科学家的思考,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新的联盟的形成,促进“五四”运动所弘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新觉醒,为中华民族新世纪中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上的要素、支撑和动力。

二、基本构想

组织精干队伍,成立相应的调研组,在充分调研、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国内科研人员的人文知识结构和需求、充分了解国内已有种种学术论坛的方向和主旨的基础上,针对我们特有的对象,围绕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新觉醒、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的主题,精心设计,严格要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期展现中国科学家的人文风采,促进我国强大的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总体框架

“论坛”首轮设计跨度为两年。平均约每季度一单元。每单元设 “科学与人文”主题报告一次,知识或形势系列讲座一次,小型研讨会一次。保证在“论坛”框架内,基本上每月有一次活动。

每年举办一次“科学与人文”大型研讨会,隔年举办国际性“科学与人文”研讨会。

四、“科学与人文”主题报告系列

1.首轮主题报告8次,每次安排4个报告,即两个半天。

2.主题报告的讲题设计为:

一单元:基调报告(2003.4)

发展学科交叉,促进科技创新 周光召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 徐冠华

谈谈新军事变革问题 熊光楷

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 吴良镛

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走向 郑必坚

二单元:当代科技重大进展与人文价值 (2003.6)

医学与人文关怀

基因科学与伦理

信息网络与安全

技术发展的人性化方向

(备选——20世纪重大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及其教训)

三单元:中西文化中的人文传统(2003.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欧洲启蒙运动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文明中的人文思想比较

四单元: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2003.12)

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动

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宗教与科学

文化——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际战略中的科技与人文

五单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2004.4)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探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际环境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技改造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

六单元:当代文化问题(2004.6)

全球化与文化生态学

当代世界文化思潮述评

国际恐怖主义的文化探源

网络文化

七单元:历史借鉴(2004.10)

十七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大事年表对比分析

美国历史二百年

德国的科学与人文

拉美的改革与发展

八单元: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2004.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 路甬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人才战略 教育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文化建设 文化部

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新觉醒 郑必坚

五、国际交流

拟邀请国外主讲候选人名单:

哈贝马斯——德国思想家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

奈斯比特——美国预测学家,《大趋势》作者

科恩——哈佛大学教授,《科学中的革命》作者

普特南——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

兰德斯——哈佛大学教授,《国富国穷》作者

何丙郁——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卡特克利夫——美国STS协会前会长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

六、知识讲座系列

1、知识讲座系列以人文社科知识为主,配以重大科技进展的介绍和解读。

2、此讲座系列可分为不同专题、包括人物专题、事件专题、经典著作专题、流派专题、文化遗产专题、文学艺术专题、社会历史专题、经济发展专题、宗教专题、法律专题、军事专题等,每季度分别作出专题规划。

七、形势与政策系列

依据当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选择专题,例如:就业与社会保障,三农问题,西部开发,反恐斗争与中美关系,宪政问题,等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