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专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三年综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28 【字号: 小  中  大   

在中科院金属所,记者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年逾古稀的李依依院士站在鞍钢巨大的钢炉前,熊熊的炉火给她披上一层艳红色的外衣。几十年前,李老师是鞍钢第一个高炉女工长;几十年后,她依然在鞍钢的钢炉旁--她领衔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视化铸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造船用曲轴的技术封锁。

其实,这仅仅是“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成功项目的一个缩影。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已有近百个成熟技术项目在东北实施。“数控技术”为中国机床装上“中国脑”、“现场总线系统及芯片”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业化、“干气制乙苯”在成果转化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性能稀土镁合金”已成功在一汽轿车零部件上应用、“高清晰度高均匀度全彩色LED显示器”实现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规模产业化,“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为东北培养和凝聚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培训交流,正在为东北这块老工业基地做出新的贡献!

紧跟国家决策,出台“科技行动计划”

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国家做出这一战略决策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后4次做出重要批示:“中科院要积极配合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组织沈阳、长春分院及我院其他地区力量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高技术支撑。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推进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与社会优势要素的结合,为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及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创新贡献。”

根据院党组的部署,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和长春分院迅速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与政府、企业进行科技对接,了解地方的发展思路及规划计划,掌握实际需求,努力推进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与社会各类生产要素的结合。

2004年初,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了《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纲要》。明确表示,通过实施“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为东北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科技创新贡献。

为贯彻落实“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副院长施尔畏为组长、秘书长李志刚和院地合作委员会副主任竺玄为副组长、院机关相关局和沈阳、长春两分院领导为成员的“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并依托沈阳分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院东北办)。为保证“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特别设立了“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专项资金,总经费7500万元,计划为期3年,其中项目经费6000万元,人才培养专项经费1500万元。

以战略需求为导向,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出台之初,就明确了主要任务:充分发挥院士与科学家群体的决策咨询作用,着力推进“促进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交流”四大工程。

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院东北版主任王庆礼说:“中科院要为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贡献力量,要能够定期推出一批针对国家需求、有广泛影响的重点项目。对我们来说,几千万元、几亿元的产值并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更重要的是针对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为此,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强调: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项目选择严格依据“四不一先”原则,即:关键技术不成熟的不支持,市场前景不清晰的不支持,产业化队伍、项目后续研发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不到位的不支持,社会资源不匹配或重复竞争院内资源的不支持,研究所主动启动的优先支持。

2005年起,中科院东北科技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分别在北京、沈阳、长春、大连等地召开6次会议,研究“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确定了统一规划、有限目标,动态调整、分期支持,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立项原则,制定了《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并通过多次筛选和组织专家论证,共有38个项目被列为“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支持项目,涉及到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以项目为依托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过去,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产生的干气,往往是点了“天灯”,让其白白燃烧。大连化物所承担的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项目--“ 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与苯变相催化分离制乙苯技术”,被喻为是一套“吃草就能挤牛奶挣钱”的技术装置。该技术利用干气中的乙烯,通过催化裂化得到乙苯,变废为宝。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抚顺石化、大连石化、锦州石化、锦西石化等东北地区的8家石化公司,并已经在中石油、中石化行业等15家企业广泛推广,形成126万吨/年乙苯生产规模,已获得技术转让费6690万元,催化剂销售收入1.3亿元,企业乙苯销售收入65亿元,新增利税超过15亿元。

更为可喜的是,像“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这样的促进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项目并非个案。金属研究所的“可视化热加工技术”成功应用于一重集团60吨级铸钢支承辊生产,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生产出了大型船用曲轴曲拐、三峡水轮机转子上下冠等;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油品在线自动优化调和技术”在大庆油田已经投产运行;中科院力学所开发的“激光毛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鞍钢的轿车冷轧板、吉林沃华铝业集团亚光铝箔加工,应用于哈尔滨轻质铝合金有限公司;沈阳计算公司的“电力计量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东北电力公司、辽宁电力公司……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转型,重新焕发活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础。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围绕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强调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市场、资源优势,结合中科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和技术转移,不仅促进了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成就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性能稀土镁合金”项目成功应用于一汽集团,开发了460马力柴油发动机稀土镁合金汽缸罩盖,实现4万件/年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8796万元;金属所的“高性能钛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在大连盛辉钛业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2007年企业实现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6500万元。同时,该公司的医用钛合金产品开始向美国出口,创汇236万美元;上海硅酸盐所的“高附加值碳化硼材料产业化”项目在大连金玛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2007年企业实现高技术产品碳化硼超细粉体销售收入超过1.6亿元,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性能碳化硼工程陶瓷制品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兰州化物所的“中压法羰基铁粉生产技术”项目在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2007年该公司百吨生产线建成,2000吨/年生产线将于2008年底建成,届时该公司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羰基铁生产基地……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共建了“中俄科技园”、“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和“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意在通过园区进行技术集成、引进消化再创新,提升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的孵化、转移、规模产业化促进地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考虑到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期需要,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还将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辽河流域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与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制定了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总体规划5部,全部被政府采用。建成了典型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示范等23个,解决了辽河流域中长期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问题;“重要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和高效清洁生产体系构建”项目实现了海水滩涂贝类、鲆鲽鱼类和海珍品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构建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体系,建立了优良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基地和养殖生产示范园区,项目实施以来,新增产值86690万元、利税40800万元,增加就业2000余人。同时,“环境友好缓释肥产业化”、“东北地区农作物遥感监测与粮食安全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三江平原典型退化湿地恢复技术与示范”、“辽宁省矿山环境修复与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都结合东北地区实际需求,服务现代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共获得外部资源6.36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2.2亿元,获得了国家、省市地方奖励15项。

“东北之春”致力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

为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必备人才,2004年,中科院启动“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并将其作为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批重点项目的“胡桃楸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现代机床设计与机床分析”培训班也同时开班启动。通过支持项目(课题)研究,为东北地区培养在职硕士、博士;通过组织培训形式,计划至2010年为东北地区培养数十位学术带头人,培训数千位科技骨干,为东北地区企业培养数百位高级科技人才。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说:“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队伍作支撑和保证。大力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振兴东北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要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的人才需求,为东北地区培养和凝聚大批人才。”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三年来,总投入经费1500万元。围绕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大项目,支持重点科研项目18项;围绕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一般科研项目23项,支持地方项目2项,共计43项;为企业培养在职研究生10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9人,硕士研究生53人;举办各类培训班367期,培训工程技术骨干1505人,培训技术工人15370人。

不知不觉,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已经执行三个年头了,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和合作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反映了中国科学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和决心。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若干制约行业技术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集群,有的项目还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正像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所说,党中央做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振兴的战略部署后,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中科院就迅速行动了起来,在2003年12月就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中国科学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东北振兴。通过院省多年的合作,带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他希望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的项目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规模产业化,吸引社会力量,企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要在研究所内或转化基地内,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工业中试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期待今后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能够更好地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更期待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科技的引领下,加速复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