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珠峰地区综合科考 > 科考回眸
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科考人员、科考内容和目标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05-04-06 【字号: 小  中  大   

一、时间

2005年3月20日—6月20日

二、 地点

珠穆朗玛峰及毗邻地区

三、 人员

郑度,姚檀栋,康世昌,马耀明,徐柏青,刘新,刘强,李茂善,孙方林,仲雷,丛志远,任贾文,刘景时,秦翔,杨新国,张镱锂,王兆锋,高辉,黄荣福,丁林,陆诗阔,杜爱民,王光杰

四、 科考内容

1.珠峰地区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观测研究:珠峰地区地面与近地层大气以及地面大气与自由对流层交换过程研究;珠峰地区区域地表参数与地表能量通量研究;珠峰高海拔大气温室气体监测;雪冰及大气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

2.珠峰地区冰川变化监测研究包括:冰川变化定位观测研究和冰川水文观测研究。

3.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近30年来典型生物与土壤环境背景值变化研究。

4,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研究:珠峰高度变化过程研究;地磁观测研究:重力测量研究。

五、预期目标

在2005年的登山科考活动中通过同步科普报道,让公众了解珠峰地区与青藏高原在全球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珠峰在过去30年来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升公众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对环境变化与环境保护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科学研究上通过对珠峰地区大气物理及大气化学成分、冰川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变化、地质与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观测研究,(1)认识该地区大气与地表过程及温室气体和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2)评估全球增温对冰川变化的影响以及未来冰川资源的变化趋势;(3)研究全球变化条件下该地区30年来生态环境变化格局与过程,重点阐明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确立珠峰地区生态环境变化成因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解释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响应;(4)建立珠峰高度变化的过程,绘制珠峰地区地磁图,认识珠峰地区地磁场异常特征及其历史演化过程;绘制珠峰地区重力测量图,探讨珠峰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地球动力学响应,认识重力场变化与高原隆升的关系。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结束后提交科学成果的数据、科研报告和论文; 同时培养高山科学研究的后备人才与科研梯队,如博士后和研究生等。

六、创新点

(1)在珠峰地区用先进的自动气象站、40米气象塔(含上壤观测)、风温廓线仪、无线电探空仪和大气及太阳辐射等观测仪器进行大气边界层结构、大气局地环流、大气及太阳辐射能、地表热通量等的较长时段的综合观测研究,将填补国内外在高海拔地区研究的空白。

(2)首次在珠峰地区进行大气温室气体、气溶胶和雪冰的黑炭及POPs研究,填补国内外在高海拔区该类研究的空白。

(3)首次对珠峰地区的冰川变化及冰川水文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

(4)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从对比系统研究珠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背景值的变化与特征、分析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探讨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5)从设计、采样到分析均从垂直分异入手,突出该区域的垂向特征:开展全方位的样点—剖面—区域的对比调查与分析;研究将首次得出珠峰地区典型生态系统对环境梯度的适应性特征;精确给出植被上限及相关生态环境特征。

(6)高度变化历史的确定。

(7)研究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磁异常场变化,揭示近几十年地质结构的变迁,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测量到最高的地磁观测数据,填补国际空白。

(8)研究珠穆朗玛峰地区的重力场变化规律,揭示珠峰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地球动力学内部成因;测量到最高的重力场数据,填补国际空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