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东风送我西部行 > 生命之花 > 天然药物开发
昆明植物所攻克灯盏细辛人工种植和提取工艺技术难关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所提供 发布时间:2003-06-09 【字号: 小  中  大   

人工种植的灯盏细辛


野生状态下生长的灯盏细辛


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尤以云南所产灯盏花闻名于世,产量约占全国的90%。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灯盏细辛制剂对治疗脑中风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和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的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已成为云南省制药工业中生产多种制品的主要原料植物。全省每年消耗的灯盏细辛干燥全草约在1000吨以上,每年至少要消耗10万亩以上土地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采挖,已使灯盏花野生资源到了濒危枯竭的境地,自然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传统提取工艺产率低,纯度不高,达不到使用标准要求,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脑中风特效天然药物灯盏细辛人工种植及制剂产品产业化”已被列入国家西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示范工程。昆明植物所作为项目主要的科技支撑单位,经多年努力,在解决灯盏细辛资源利用及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工艺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为了克服灯盏花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濒临枯竭的制约因素,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南省野生灯盏花的主要分布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生态条件下地理种源的收集,并通过样品化学成分测定的结果,寻求到了资源再生的最有效途径,从中选择出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种源。经过两年多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法的比较,确定了多个优良品种和一套成熟的种苗繁育技术及规模种植方法。分析表明,人工栽培的灯盏细辛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含量高出野生的50%以上。为优质灯盏花原料的供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灯盏细辛优良品种成功的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个旧、玉溪等地区按GAP规范化种植推广。

从灯盏细辛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传统工艺产率低,纯度不高,达不到标准要求。昆明植物所通过改进技术工艺,首创了生产灯盏花素技术新工艺,使灯盏花素的提取率由原来的0.2~0.6%提高至0.8~1.0%,纯度从原来的80~85%提高到95%,使用提取新技术节约了60%以上的资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也大大提出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二类新药“灯盏细辛酚注射液”,目前已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并已申报临床研究。

昆明植物所还为企业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控制标准,从源头抓起,以HPLC等新技术为基础,从药材、中间原料到制剂实行指纹图谱和药效成分含量测定质控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均质性,安全性及稳定性,也为灯盏细辛药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昆明植物所攻克上述技术难关,将对灯盏细辛产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对我国西部天然药物的发展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