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神舟五号专辑 > 专家解读
我国航天测控实现历史性跨越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3-10-16 【字号: 小  中  大   

据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于志坚介绍,我国航天测控网可对火箭、各种轨道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提供高精度测控支持服务,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一网多星、国际兼容、飞船回收”六大历史性跨越。

于志坚说,我国航天测控网不仅轨道测算精度高,而且具备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传输等能力。测控中心的专家组可根据各测控站传来的信息,研究决策并直接向航天器发送指令,实现了对航天器的“透明”控制,大大强化了监控能力,特别是提高了在应急情况下的测控能力。

“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大的效益。这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鲜明特色。”于志坚说,为满足载人航天的基本要求,我国航天测控网建立了网络管理中心,对测控网进行集中监控,并负责测控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实现了对陆上、海上所有13个测控站的联网和统一管理调度。我们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国土跨度和其他资源,通过优化测控站、船布局,确保航天器在上升段、变轨段、返回制动段、分离段等关键飞行段落的测控支持。

于志坚说,中国航天测控网创建了独特的 “一网管多星”模式,对我国发射的所有长寿命卫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管理。我国载人航天测控系统还具备与国际测控网联网能力,测控中心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链路,连接其他国家的 S频段测控网,从而实现国际测控资源共享。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