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神舟五号专辑 > 专家解读
记者连线三位航天教授 共话太空畅想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03-10-15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神舟”飞船所有发射的准备工作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

中国人将第一次飞上太空,中国人将第一次俯瞰地球,这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高度。

从嫦娥奔月到“东方红”唱响太空,华夏飞梦五千年。那么,在苏美载人上天42年后,中国的“神舟”载人意义何在?飞天之后干什么,会像苏美那样先奔月?还是先造太空站?人类再踏上一颗星球会是火星?中国人有可能捷足先登吗……

意气风发,逸兴湍飞,记者与交大、北航、南航的三位航天教授,电话连线话飞天。

从封锁到拒签

记者:“神舟”飞天,华夏扬眉。当然我们也在思索,苏美飞船载人42年后我们出发,是出于什么考虑?

程惠尔(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我想是国情。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中国的航天战略,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讲求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年美国人登上月亮花了250亿美元,到如今大概6000万就够了。这么些年我们是先弄了更实际更迫切的洲际导弹、应用卫星。现在今非昔比啦,中国要飞天。

朱仁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当然,飞天也不是“秀”,比如国防。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国人又上演了一把精确制导,要知道那是动用了天上100多颗卫星啊!美国那个整天绕着地球转的空间站,两个足球场大,简直就是座航天母舰。中国永不称霸,但保疆卫土,就必须与时俱进到太空。

王志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卫星之于现代生活已经须臾难离,无论操纵、维修、养护,还是太空科研,人不上天不行呵。

记者:听说美国的空间站有15个国家加盟,而我们必须要自力更生?

程惠尔:和平开发太空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参加了一些国际合作,但美国人确实说过“谁控制空间,谁控制地球”,15国总共只占空间站科研项目和经费的20%。至于对中国那就是“小心翼翼地封锁”了,比如去年我们想参加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世界宇航员大会,结果被拒签,听说去年还想订购8个“蚕实验”的太空桶,美方一个不给,原因不言自明。

朱仁璋:谁都会说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资源,但空喊有用吗?和平开发外空间,地球大国的中国义不容辞。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