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神舟五号专辑 > 专家解读
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首次采用55项新技术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3-10-15 【字号: 小  中  大   

火箭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用于中国载人航天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首次采用了55项新技术。

据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介绍,这枚火箭首次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船、箭、塔组合体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改变了过去水平总装、水平运输的模式;首次采用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技术,其中先进的光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弱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进一步增大飞行中的安全性,专门为火箭研制了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说,火箭在待发段和上升段发生故障时,能够自检测、自诊断,发出故障信息给逃逸系统,逃逸系统随即带飞船离开箭体,从而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长征”二号F型火箭还首次研制了全冗余的控制系统,实现双套制导与稳定控制技术,其中双CPU计算机、三余度伺服机构和双回路稳定平台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孙凝生说,从发射“神舟”三号开始全面覆盖系统的冗余控制大大提高了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为实现载人奠定了基础。

“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的以发射飞船为主要任务的运载火箭,1992年开始研制,1999年首发成功。

作为中国火箭家族中最重、最长的成员,“长征”二号F型火箭所采用的55项新技术,使它同时成为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火箭。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