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世界物理年在中国 > 科学史话
爱因斯坦和二十世纪:以1905年为原点的世界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05-04-18 【字号: 小  中  大   

“这一时刻,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在一本广泛流传的小册子《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斯蒂芬·茨威格这样写道。这位奥地利作家总喜欢夸大瞬间和个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在他看来,历史是由一个个伟大人物和一个个令人激动的瞬间组成。

我们未必赞同茨威格的断然,但没有人会反对,1905年就是一个“这一时刻”。

100年前,还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的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著名物理学期刊《物理学纪事》发表了五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它们分别论证了原子的存在、光的性质,并在时间和空间、能量和物质概念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提出了完全革命性的看法,虽然我们知道的可能仅仅是“狭义相对论”和那个著名的方程式:E=mc2。

20世纪的物理学道路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1905年被爱因斯坦照亮。为了纪念这颗闪耀的明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

以1905年为原点的世界

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可能只有12个人能够看懂相对论,但是世界上却有几十亿人借此明白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爱因斯坦一生都不理解也不赞成将相对论应用于物理学之外,但以1905年为原点,他的相对论却在不断被引向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几乎所有学科。

单一的线性思维和伴随它的因果关系从来不能解释这个世界,伟大的事情也经常同时发生。当26岁的爱因斯坦开始向物理学界挺进时,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也刚刚出版了《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曾经向爱因斯坦抱怨自己的厄运:“你真是幸运,当你发表自己的学说时,人们承认看不懂但是却赞成你;而当我发表自己的学说时,人们不懂装懂但却七嘴八舌地批评我。”两位犹太人不约而同地向传统的权威发起了攻击,一个成为相对论的创始人,另一个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科。

另一位深受爱因斯坦影响的伟大人物是富兰克林·罗斯福。1905年,罗斯福不过是一个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惟一特殊之处就是,他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但是,在他后来也作了美国总统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始组织美国科学家研制原子弹,他要将爱因斯坦理论中的E释放出来,用于军事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先于基辛格、先于罗伯特·鲁宾、先于格林斯潘,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智囊型人物。

1905年,希特勒,这个后来逼迫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离开德国和奥地利的法西斯领袖正就读于维也纳的一所中学。不过,当时希特勒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富于戏剧性的是,同爱因斯坦一样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的维特根斯坦此刻与希特勒在同一所中学。

这一年,数学家和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授逻辑和数学原理,他的一个嗜好就是向哲学家们推荐阅读爱因斯坦发表的几篇论文。

挣脱时间、空间限制的相对论提出两年之后,毕加索画出了《亚威农少女》,让绘画同样挣脱了空间的限制。一种说法是,毕加索创作《亚威农的少女们》与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时间如此之近,以至于不可能是巧合。

16岁的海明威在这一年失去了自己喜爱的祖父,而此前他一直沉浸在祖父所讲的故事当中。“海明威所有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个个海明威的变体。”秘鲁著名小说家略萨如是评价。而《时代》周刊则更武断地认为,从艾略特到海明威再到塞林格,都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影响,他们作品中的自我开始凸现,因为权威已被爱因斯坦击碎。但爱因斯坦本人却在晚年时无奈地自嘲:“我一生反对权威,上帝为了惩罚我,把我自己也变成了权威。”

和爱因斯坦共同分享20世纪荣耀的人当中,两位经济学家必不可少,他们是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05年时,凯恩斯刚刚大学毕业,至于哈耶克,则始终是他们两位的反对者。在哈耶克最后一部著作《致命的自负》中,哈耶克表达了对爱因斯坦“结束人类经济生产和分配的无政府状态”言论的担忧,他批评爱因斯坦鼓励了一种认为能够修正人类“自发生成秩序”的“致命的自负”,他认为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让人类对自己的能力再次高估。

科学家的政治生活

爱因斯坦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也从一个乐观的人变得渐渐悲观。“20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幻想。”爱因斯坦可能是最能理解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这句话的人。

除了难以让人理解的相对论之外,爱因斯坦最为人敬仰和熟知的是他的和平主义、全球政府、以色列建国和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想。“很少有人知道其他天才物理学家长什么模样,但是所有人都认识爱因斯坦。”犹太裔自由主义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一次讲演中说。

从1915年开始,爱因斯坦频繁地介入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和其他几位科学家的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最终让民族主义者开始仇视爱因斯坦,甚至在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声称要“揭开爱因斯坦学术骗局”的运动。

爱因斯坦一生反战,他和著名的反战人士罗曼·罗兰、罗素等过往甚密。去世前不久,爱因斯坦还签署了著名的《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但令人遗憾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却成为制造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的基础,而且,是他敦促罗斯福研制原子弹,以便同纳粹德国在这种毁灭性武器的研制上展开竞争。但是两颗最终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让爱因斯坦自责不已,他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像发明了火药的诺贝尔”。

除了反战之外,爱因斯坦的政治热情还表现在对以色列建国的支持之上。以赛亚·伯林发表在《纽约书评》上的演讲稿《爱因斯坦与以色列》清晰阐释了爱因斯坦为此所做的努力。他不懈地协助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始人赫茨尔等筹集以色列建国的资金,并且用了大量时间和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茨曼讨论犹太人国家的问题。爱因斯坦甚至曾被邀请出任以色列的总统,但是此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长期的冲突却大大超出了爱因斯坦的预料。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