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2002全国科技周
第二届中国科技周5月18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5-16 【字号: 小  中  大   


从浩渺宇宙,到神奇夸克,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多少?从茹毛饮血,到数字地球,科学的脚步有多快?延展生命内涵,拓展生存空间,21世纪的科学,能否履行新的承诺?对于这些科学的疑问均将在今年5月18日开幕的科技周“科技创造未来”主题展览上找到答案。
每年一届的科技周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自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的指示精神,“科技创造未来”主题展览是本届科技周活动的重头戏,由中国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中科院联合主办,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17个部委协办,中科院政策局、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承办。“科技创造未来”主题展主要包括中华世纪坛主题展、全国中心城市巡展以及“科技创造未来”全国高校主题巡讲等三大部分。
“科技创造未来”主题展将于5月18日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开幕,为期一周。展览主要包括四大块,一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展板,系统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揭示人类在宇宙、地球自然系统、物质、生命等领域的认识水平,及概略介绍人类在物质变化、能源转换和信息控制三大基础技术领域的进展,以此帮助观众系统规整自己已有知识;二是通过公众更熟悉的诸如光、材料、卫星、生物技术、智能技术、能源等领域的实物模型展览,使观众在系统整理已知知识之后,对科技有更具体的了解;三是通过“神舟”三号展区、联想搭建的数字家庭以及主要由航空航天大学承建的火星登陆等三大场景,营造未来家庭,以及开拓未来生存空间的概念,烘托人类未来发展前景。四是将在报告厅邀请诺贝尔获奖者、Discovery节目制片人以及国内著名科学家现场解读科学。此次科技展不仅采用的展示手段形式多样、展品丰富,既有传统的展板,又有多媒体、实物模型、科学家雕像、模拟场景搭建等。而且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一改过去科普展的传统风格。科技展在入口处设计制作了囊括科技史上做出过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贡献近一百位杰出科学家的头像的巨幅画面,以及展示科技发展水平的气势恢宏的图画;出口处悬挂近百台电脑显示屏,展示青少年用电脑绘画表达对未来的畅通想。此次科技展,无论是报告厅讲座主题还是主展厅展品,都让人耳目一新。主展厅内展品异彩纷呈,既有国际、国内高科技厂商实验室里的下一代高科技产品,又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上海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模型,能够实现“天地无缝连接”的存储转发通讯小卫星,代表未来生活特点的数字家庭模拟场景,功能强大、各具特色的最新一代机器人、机器蛇,描述六大科学体系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巨幅科学展板,以及用虚拟手段完美再现登陆火星的场景等。
同时,“科技创造未来” 全国高校主题巡讲也即将拉开序幕。在随后的时间里,巡讲团足迹将遍布全国东、西、南、北九大城市,为近30所高校的广大师生送上一道科学大餐,届时将邀请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卓有建树年青有为的中青年科学家及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高科技人才参加此次主题巡讲,内容为对几大基础学科的百年回顾与展望、前沿科学的深入探讨以及展望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及核心技术方向,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大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
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主任、科技展组委会负责人解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对本届科技展的看法时说:“通过这次科技展,我们希望广大观众能够消除对科学的神秘感,让人们真切地意识到科学技术奠定了今天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也必将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同时,使公众理解和体会真正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最终目标是增进人类的福祉,科学一定要对人类的未来负责。”
(摘自新浪科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