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国际交流专题 > 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高层研讨会专辑 > 经验交流
宏观生物学的国际合作:立足中国,覆盖周边,加强区域性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3-12-31 【字号: 小  中  大   

宏观生物学研究领域中许多对我国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有至关重要性的科学问题,如生物灾害的成灾机制和暴发规律、生物的生态地理演化、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演变规律、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的演化规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生态适应机制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要卓有成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生物地理区划和生态区划的角度出发,在大的时空尺度上系统地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我国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是:一方面,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史演化过程,亚洲东部地区(包括中亚、南亚、东南亚、东亚)的生态和生物地理演化规律对于从全球的尺度上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演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和文化传统的差别,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且大多数国家目前尚无经济或科研实力和资源进行如此时空尺度的科学研究。

另一方面,我国地处最富有生态、地理、地质演化特色的地理位置,例如,中国是生物向美洲、东南亚、中亚和欧洲扩散的必经地,因而成为生物多样性生态地理演化的枢纽地带,且领域覆盖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可以说,在地理上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演化方面的研究都是具有重大缺陷和缺乏普遍性意义的。

在科技竞争和资源占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住机遇,及时调整区域性国际合作重点,建立面向亚洲东部各国家和地区的专项科学基金,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主动发起一些大的、持续性的国际科研合作计划,奠定我国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的主导和领导地位,抢占宏观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制高点,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并巩固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