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国际交流专题 > 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高层研讨会专辑 > 陈竺副院长的报告
国际合作工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12-31 【字号: 小  中  大   

国际环境分析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世界主题。尽管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但世界大的政治和外交格局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友在内的国家都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共处的多极世界和稳定发展的经济秩序。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完善,为各国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快了科研活动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技术研发和人才方面的激烈竞争。

从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来看,当前科技发展的最鲜明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以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为特征的原始创新异常活跃,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日益加快,为整个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演化成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产业革命,是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重大成果的不断涌现,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以纳米科技为特征的新材料科技将塑造微观新世界,并正在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由于受科研项目规模、研究设备、研究资金、科研人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一个项目组、一个科研机构乃至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已很难独立承担一些重大的科研计划或项目,必须借助国际科技资源共同完成。当今世界上每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只有通过各国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有效集成,开展国际合作,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国际合作已经被看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开展国际合作成为各国政府和科技机构的基本策略。

国内环境的分析



我国正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在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和外交的成功为我国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加入WTO后,我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国家经济、政治、科技体制的改革开放必将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必须遵循国际规则,平等互利地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为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国际合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部门和科学基金组织积极推动科研机构的国际合作,不断推出重大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并增加国际合作资助经费,如科技部制订了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纲要,基金委制定了基础科学国际合作战略规划,并设立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专项计划。国内著名高校同样非常重视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姊妹关系,注重在国际上树立自身形象,千方百计吸引优秀的国外专家和归国留学生为其工作,积极组织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许多著名高校设有国外著名专家来华工作和交流专项计划和基金。有的高校每年都会邀请数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重要人员到校进行专题报告。

多年来中科院的国际合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中科院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科院科研条件、科研环境和人才队伍的状况,提高了中科院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科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中科院的国际合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合作必须跟上形势发展,正确面对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及时调整战略和政策,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中科院创新能力,促进中科院科研项目的实施与完成,在创新工程试点“三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的先导作用带动一些符合世界科学前沿的领域和学科的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