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副刊专题 > 侯祥麟:红色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 > 风雨历程
参与编制科学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05-09-06 【字号: 小  中  大   

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编制《1956-1967年科技发展规划》,周恩来总理亲自抓,陈毅负责,范长江以科学规划小组组长身份主持。参加编制工作的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另外还邀请了各方面专家参加,约有600来人,住在西郊宾馆。一些苏联专家也应邀参加和指导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规划首先遇到一个问题,是以学科为主还是以任务为主,引起争论。因为学部委员们好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那时中科院正大力提倡搞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学科不那么重视,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应以学科为主,学科发展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才有基础和保证。当时国务院迫切要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搞上去,认为应围绕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围绕生产发展来指定规划,这样就有了矛盾。出发点不同,争论就比较激烈。主持规划的领导综合各方面意见后提出以任务为主,任务要带学科,规划里要体现出学科的需要。有人还不满意,说任务带学科,不要成为任务代学科,不是带动而是代替了。后来周总理决定,在原来51项任务之外,又增加一项“基础理论研究规划”。

侯祥麟赞成任务带学科,也同意增加基础理论研究规划,这样基础理论研究就不会被忽视。在规划中苏联专家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新兴学科,像半导体、计算机等,他们提出了必须重点发展的见解。中方根据他们的建议,搞了几个重点,对后来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规划中有52项课题,涉及石油的有两项,第17项是地质勘探;第18项是炼油,由张大煜、傅鹰和侯祥麟主持。侯祥麟搞的第18项比较明确,计划是围绕生产安排的。大家认为,编制这个规划的目的,是要扭转原油产量低,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因此,规划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人造石油技术;二是提高原油加工技术,充分利用原油资源;三是生产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所需产品。重点是人造石油,因为那时原油产量很低。天然油加工方面也安排了一些项目。关于军用油品,虽未明确写入规划,但针对国内需要,并参考国外发展趋势,也列有 航空燃料和润滑油,以及合成润滑油,如硅油、氟烃等研制项目,这些主要由石油炼制研究所承担。这个规划对后来炼油工业技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军用油品的研制工作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12年规划是比较好的,一是规划既照顾了当前,又考虑到长远;二是组织实施好,由专业组督促、检查、协调,及时解决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