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中国科学院纪念建党85周年 > 科苑先锋
李树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文章来源:半导体所 发布时间:2006-06-29 【字号: 小  中  大   

李树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李树深,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简称半导体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创新群体科学基金项目学术带头人。现任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半导体学报》常务副主编,《J Appl Phy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特约评审,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助理,黄昆半导体物理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加国家“八五”、“九五”攀登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研究课题负责人。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

    科学领域上下求索

    与李树深接触过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总带着谦和的微笑,智慧、幽默而不带一丝张扬,宽容中有一份自信。在一篇篇好的研究论文中,不仅仅是缜密的逻辑和丰厚的论证,更蕴含着前沿、独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李树深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对于这代人而言,他们是幸运的。虽然中、小学时代还处在混乱和动荡中,但大学时代正赶上我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百废俱兴的好时候,李树深正是在恢复高考制度不久步入大学殿堂的。四年的大学生活,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逐渐地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优势显现出来。就是这一优势,让李树深将自己的工作研究方向定格在半导体物理领域。从河北师大到西南交通大学,再到中科院半导体所,一路学习、一路钻研,使他在知识积累、科研能力和思想创意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半导体所饱有如黄昆先生这样的半导体物理科学泰斗,夏建白、郑厚植研究员这样的半导体物理科学大师,还有一大批才思敏捷、学有专长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科研群体中,学术大师的引领、学术视野的宽阔、学术思想的撞击、学术氛围的感染,会对热爱、沉浸在半导体物理中的李树深有着深刻的影响。

    也许,大师对学生的传承,除了学理上的思考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术视角和大家气度。作为中青年研究员,李树深不仅继承了老师缜密的思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还不懈地追求,并自觉培养自己的科学品质与科学素养,瞄准前沿领域,不断拓展学术空间。

    近年来,低维半导体中的量子物理过程一直是信息科学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量子信息将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量子信息是未来信息科学的重要发展研究方向之一,必将引发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也将对未来国家信息安全及量子信息的实际应用起着重要意义。半导体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走在国内前列,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李树深就在这一学术领域勤奋耕耘,与其他同志共同努力,开创出学术新视野,开辟出了一片学术新天地。

    在科研实践中,李树深虚心学习并吸收黄昆、夏建白院士等前辈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其深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知识功底,做出了创新性的科研成绩。在半导体侧向调制量子线能带结构研究中,从理论上给出了沿[311]方向直接生长的GaAs/AlAs量子线由直接光跃迁转变为间接光跃迁时的GaAs和AlAs材料结构参数,指出了实验结果的物理来源及本质;用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详细研究了这种量子线的电子、空穴禁带和子带宽度,给出了光跃迁中Γ-X转换的结构参数临界值。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充分肯定。低维半导体中杂质态和复杂激子态研究结果对低维半导体结构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善于把握当代科学发展态势,正确捕捉国际科学前沿新亮点,瞄准国际科学的研究热点,是一个科学家的重要素质;发挥科研团队作用,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为国家、为科学敢为天下先,是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具备科研与组织管理能力,带领一个科学群体开展科研创新,对于一个科学家更为难能可贵。为研究所的发展,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设定了这样一个高水准的目标,是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众多优秀科学家的支持下,李树深承担了这样的责任,成为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申请的学术带头人。

    国家创新群体科学基金是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0年开始试行设立的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自这一资助计划启动以来,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高度重视,踊跃参与,其竞争也异常激烈。

    李树深带领的研究小组在研究半导体量子点(环)的光学性质方面,在国际上他与夏建白院士率先研究并给出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新的空穴哈密顿,并首先应用于研究三维空间阵列排列的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得到了发光峰位置与量子点结构参数的关系,以及激子效应、Stark效应、磁场效应对发光特性的影响,他们率先从理论上预见了量子点对垂直入射光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论文发表后,带动了实验器件的广泛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李树深的创新团队抓住经典信息与量子力学相交叉的某些国际热点问题,率先研究了耦合量子点与真空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这些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国际公认的三大综合性学术期刊——《PNAS》、《Science》和《Nature》上。他们的团队也以坚实的学科基础、合理的学术梯队和前沿的科学选题力克群雄,成为半导体所首个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团队。2004年李树深与其他三位科研人员合作,对半导体纳米结构物理性质进行理论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学为人师,培养人才

    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李树深把对学科的无限热爱、爱惜尊重人才、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眼光视作“四大法宝”。尊重、关心和培养人才,是李树深的重要法宝之一。李树深的学生都能深深体会到: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一个个普通的夜晚,只要李树深不外出开会,他总是在实验室搞科研,一切的业余生活被一再压缩,科研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可是他安排学生的科研活动却张弛有序、宽松有度。他总是试图扩展学术的边界,让学生吸收学术养分,把学术中的理性连接上科研实践的个人体验。于是,他的观点并不显得厚重,反而别有一种幕后的深思和独特。李树深善于在无意间启示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因为这里有李树深丰润的知识作为载体和证明。如果请李树深的学生对他的科研水平给予一个评价,普遍的回答是:在对已有的知识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极具科学思维能力,其论文“简约而不简单”。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说大话、埋头做事是李树深学为人师、培养人才的另一个特色。他的学生鲜有夸夸其谈、机灵外露者,而更多的是实在、严谨而智慧者。目前,他培养着十几名研究生,其中一名学生获得了2004年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积极参与党委工作

    两年前李树深被选为新一届半导体所党委委员,同时走上了半导体所纪委领导岗位。实践工作证明,如今基层的纪委工作,不仅要抓源头预防、抓制度建设、抓教育监督,还要坚持原则,谨慎、灵活地查处各种举报案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显然,这与李树深的科研工作有冲突。然而,走马上任两年来,李树深以他科研中惯有的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风格,在所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纪委一班人,积极抓好纪检监察审计的理论学习、制度完善;认真做好举报查处、监督检查;切实参与所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力争使纪委工作在教育、制度和监督三方面并重,从源头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工作,本届纪委在稳定大局、维护党员领导干部的纯洁形象、促进研究所科研工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构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普遍共识。李树深任半导体所纪委副书记以后注重理论学习,他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多种党务书籍;开展“两个条例”、“两个纲要”知识答卷;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加中科院京区纪检委的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文章;学习纪委政策文件和法律知识,逐步提高领导纪委工作的能力。

    “依法办所”是科学院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李树深等纪委一班人配合党委,有意识地将这一管理理念渗透到纪委各项工作中去,做到规范公开程序,建立审核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公开、公正的真实性。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论是各种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基建项目的招投标、职工房屋分配方案、所务公开网的建设,还是管理政策出台、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他着重考虑其过程的规范性、广泛性和透明度。针对每一份群众举报材料,他都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双方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积极面对,慎重调查。每一次,他都逐一找当事人谈话了解情况,跑有关单位调查取证,最大限度地搜集证据、证词,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不冤枉一个同志、不放过一例违纪案件。2005年半导体所纪委调查的信访举报,全部澄清了事实,并做了妥善处理。

    半导体所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就是在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体而言,就是党性坚定、献身科学、勇于探索、学术精湛、协力攻关、唯真求实、恪守道德、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李树深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