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简报
第28期:路甬祥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北京分院进行
第二次调研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8-11-04 【字号: 小  中  大   

    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路甬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中科院北京分院进行专题调研,与北京分院系统可持续发展片研究所的主要领导干部和科研骨干就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进行了座谈。这是中科院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路甬祥对北京分院进行的第二次专题调研。路甬祥联系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考,强调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中科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要认知规律、尊重规律,要以科学思维来进行科学前瞻、引领未来。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第19指导检查组成员魏向阳、方琳,院办公厅主任蒋协助,北京分院常务副书记项国英,规划战略局副局长田洺等有关领导同志陪同调研。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主持了座谈会。

    路甬祥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在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组织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与“三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是一脉相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次新的党内教育活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实践活动,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党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的总结,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

    路甬祥强调,我国发展到现阶段,虽然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但仍面临许多新挑战,如资源、生态环境、能源的压力很大,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而且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在资源、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会更大,如果仍按照旧模式发展,我们的星球必然难以承受。因此,党中央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体走向和潮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自然科学和科技创新自身的规律。路甬祥说,不能孤立地看待科学发展观,要把它放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当中,放在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个理论,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一条繁荣、富强、文明的道路。因此,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路甬祥指出,中科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认知规律、尊重规律。四年前,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就明确提出,我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人员要为科学发展观不断充实知识基础,要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因此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更要将着力点放在规律研究上,研究人口健康、疾病传播、流行性疾病预防,资源勘探、高效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灾害成因、预测预报预警等规律,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不断提供新知识、新技术的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作为国立科研机构,必须要做出更高水平的工作,创造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开辟新的方向,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支撑。我们要把有效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把跨学科的力量组织起来,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团队的创新合力结合起来,去认知重大的系统的规律性问题。

    路甬祥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思维来进行科学前瞻、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着永无止境的前沿,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要做出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贡献,而没有基础性、前瞻性,就做不了战略性的贡献,这也是中科院党组近年来不断推动战略路线图研究的原因。中科院要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而不是只被动地申请项目,必须要不断地思考,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提出新的科学思想、新的技术路线和新的研究目标。

    路甬祥对北京分院系统可持续发展片研究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希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紧密的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真正提高认识,提升创新能力,解决重大问题,取得扎实成效,更好地发挥中科院的社会职能,把中科院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会上,与会代表从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对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说,大气所80年的发展表明,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气所今后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也要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主要出发点,重点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水资源、农业、生态、天气气候灾害等方面的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和国际谈判战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中的大气环境、大气化学问题和预报;我国重大国防和民用工程的气象预报和大气环境问题;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规律和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大气探测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新装备研制;水循环和气候变异的模拟与水资源。同时,人才队伍建设要和研究所的战略布局相协调,要加强关键科技领域和关键科技问题方面的高水平国际合作。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于贵瑞说,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具有深刻的体会,并给予了高度重视。所党委和所领导班子决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所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决心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与研究所的发展战略研究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制约研究所发展和影响科研工作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凝练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提高学科交叉和融合水平;进一步发挥我所的多学科优势,提高解决国家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我所的科学研究直接服务国家需求的特点,提高为国家资源环境宏观决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发挥我所的多学科专家优势,提高培养我国地理资源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水平。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说,实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学发展,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要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另一个是要解决发展模式问题。站在科学发展观的层次上看,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长远发展方向还必须进行深入思考,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科学预见,还需要结合我院“科学发展线路图”的研究作出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和部署。发展模式是实现研究所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坚持合作发展理念,改革科研组织结构,创新科技管理形式,在与国内外的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全面实质性合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创建科研团队,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对提升研究水平、推动成果转化、扩大国内外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董军社说,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不做表面文章,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使之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长远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还面临许多制约研究所科学发展的问题,应着重解决好这些问题。同时还应加强宏观和战略思考,充分认识“人才是关键”、“发展是根本”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创新三期目标和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的总目标开展工作,促进研究所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研究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文交说,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引知识创新的发展。要树立知识创新理念,激发创新精神。要通过加强学科交叉,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发展点和突破点。这是地质学家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关键。地球科学是时空尺度跨越非常大的一个科学,应加强国际、国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以及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孟安明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构建宏、微观交叉的大科学平台,充分认识本所发展理念、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倡导“和谐向上、立足特色、探索真谛、勇于超越”的发展理念。发挥本所知识创新以来的学科布局和优势,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加以审视和进一步发展。抓住国家近年来发展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划这个机遇,通过新一轮人才战略再引进,充实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动物所未来的蓝图是一个国家实验室、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动物博物馆。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力说,微生物所将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载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一是加强战略研究,做好前瞻布局,突出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的理念,体现前瞻性和大局观,为研究所的跨越发展做准备。二是优化科研组织,构建创新链条。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管理。要求职能部门解放思想、突破禁锢,建立和完善适应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营造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四是弘扬科学精神,实现文化强所。采取诸如组织青年战略研究小组、处长沙龙等方式,鼓励青年职工参与设计研究所的未来,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研究所和国家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为研究所、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视为己任。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道文说,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认识和解决好不断创新和学术惰性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基础还是应用研究,其核心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但是学术惰性(主要表现在墨守成规、缺乏与时俱进勇气等)阻碍科学创新和发展。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学科交叉可能提供许多产生重大原始创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本着为国为民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出无愧于国家和时代的工作。建议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科学开展试验的素质,这对于我院科研工作的顺利进展以及研究生将来成为社会建设栋梁之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涛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国立科研机构,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展什么,二是如何发展。因此必须一方面加强战略研究,确定研究所发展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制定适合研究所实际情况的科学发展路线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调研,深入凝练,尽快形成具有生物物理所特色的科学发展路线图,为实现研究所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科技实践活动,为科学发展观不断提供知识,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林金星说,就做科研而言,不仅要引入创新的思想、崭新的技术,还要密切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今后,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弘扬注重实证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推导的创新科学文化。在以人为本方面,中科院做得比较出色,尤其是在科研创新主力队伍方面。今后,应该特别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中高级支撑人员的岗位资格与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中科院创新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