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简报
第21期:路甬祥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北京分院调研
通过学习实践把科学发展理念转化为实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8-10-28 【字号: 小  中  大   

    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路甬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中科院北京分院进行专题调研,与北京分院系统基础片和高技术片研究所的主要领导干部、院士和科研骨干就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进行了座谈。与会人员联系自身实际,对切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了汇报并提出具体建议,对下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计划和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路甬祥联系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考,强调中国科学院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工作要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前瞻思考,谋划未来。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院办公厅主任、党组办主任蒋协助,京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项国英、京区党委副书记杨建国及北京分院有关领导陪同调研。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主持了座谈会。

    路甬祥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一样,不仅要着眼于数量的增长,更要着眼于质量、水平和实际贡献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科学技术研究来说,实现原始性创新、高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重大系统集成的突破以及真正能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发展。中科院要时刻考虑自己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要考虑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领域作出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路甬祥说,近几年,欧美发达国家对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进行了调整,把能源、环境、健康、海洋、空间等领域作为优先发展方向。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宗旨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尊重人的创造性;要依靠人,充分发挥科学家和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要为了人,为科研人员等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路甬祥认为,不能狭义地理解“以人为本”,要一方面为科学家改善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更要树立创新为民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科技创新工作。

    路甬祥指出,科技创新工作要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科技创新体制和管理上的变革与发展。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决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跟踪和模仿,要做原创性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敢于提出自己的科学思想,敢于认知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使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够在国际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甚至引领世界科学发展潮流。

    路甬祥对北京分院所属基础与高技术片研究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同时也对下一阶段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要求。他希望研究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时要密切结合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认真研究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力予以重点解决。以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研究所更要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在一些重要学科和发展方向上走在世界发展前沿。研究所还要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地衔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吸纳更多的创新思想,拓宽和大学等院外科研机构的合作,逐步探索出新的研究所组织形态和发展形态。

    会上,与会代表从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对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跃飞说,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科技创新十分重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科技创新,要把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制定战略规划;要加强学术环境建设,使创新理念与创新活动融为一体,鼓励科研人员只争朝夕,但不要急功近利;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好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要坚持和完善“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多标准”和“重质量、重水平、重贡献、重影响”的评价标准。基础研究应大力提倡不同领域、学科的交叉融合,并给予稳定支持。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牧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物理所领导班子更加坚定了“取得成就靠发展,未来仍要靠发展”的信心。发展需要信心,需要思考,更需要勇气。如,物理所就科技评价体系提出长线考核新思路, 即在原有做法基础上试行三年一小评、六年一大评,从而引导科研人员安心深入思考大问题、作大文章。再如,物理所结合中科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出基础理论类研究组实行PI制、基础实验类研究组实行PI集群制、应用类研究组应实行中心制的方式,即按着研究工作性质确定多样化的研究组模式,研究所通过资源导向和学科布局鼓励研究组的集成和合作。

    中科院化学所所长万立骏说,化学所已精心安排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创新,要结合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活动的实际进行学习,认真阅读路甬祥院长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改革创新,跨越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他说,化学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将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制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支撑国家的科技发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陈和生说,正确的发展战略是研究所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高能所的发展战略确定了粒子物理、先进加速器技术及应用和射线技术及其应用三个主要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共享人才、技术和各种资源。要建立科学考核的指标,以经费争取数量作为考核指标是不妥的,易于造成浮躁的风气。要认识到人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出现了的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恶性竞争情况,这种人才引进的局面无法持续发展。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说,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在“嫦娥”工程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运行充分体现了“人”是核心;中科院开展科学研究,实现科学目标,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科学“链条”,全面地体现了嫦娥工程的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同时注重前沿、前瞻性的基础技术研究和开发,积累更多的研究和技术基础,体现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而国家天文台是由多个天文单位整合而成,还负责全院天文口的归口管理,因此需要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学科、资源上合理调配,创建崭新的天文文化,使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科研活动和谐共融、相互提高、全面发展。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说,计算所需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找到一个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实践,要密切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项目多不一定是好事,质量才是关键。同时,发展要可持续,可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自主创新。他说,通过“龙芯”的研发深刻体会到,不自主、受制于人很难受。我国在建国30周年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工业体系,但在改革开放30周年、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社会之时,却没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这是国家战略需求,是科技国家队的使命。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要非常重视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要非常强调集中力量做大事,另外要克服科研人员的本位主义。中央强调以人为本,是指以人民群众为本,具体到中科院就是 “创新为民”,科研要为人民服务,科研成果要辐射到产业和国家战略需求上去。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所长李明树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软件所认识到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后开始出现了新问题、新动向和新挑战,一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研究所科技创新工作,克服少数人中的“小富即安”思想,提高大家的拼劲、闯劲和干劲,勇于承担和能够承担学科发展、国家需求“硬碰硬”的任务。二是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软件所做了一些尝试性的部署与安排,核心是新近制订和颁布实施了软件研究所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科技、教育、综合配套、体制机制和经费保证六个方面的内容。三是科学发展的创新环境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软件所将加强研究所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价值链建设,包括:重点建设以现有6个国家级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软件应用三大研究体系;积极在有条件地区部署分支机构;积极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积极发展公益性事业,如筹建软件专项特色图书馆和中国软件技术博物馆。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直属党委书记、副院长牛红兵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光电院确立了两个实践载体:一是多个总体任务并行中的(总体管理和总体技术)组织、协调、运行、支撑。二是内部的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怎样适应任务的发展,也就是在管理模式上,继续研究、探索和实践“总体”的运行管理发展机制和模式。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光电院作为总体性的科研单位,要进一步发展战略研究,一方面完成在研任务,另一方面规划后续任务,提出发展的路线图和组织目标。她说,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是创新为国、创新为民。光电院正在思考如何发挥总体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并在前两年就提出“任务实践培养总体队伍、培养研究生”,通过工程实践,队伍得到锻炼,年轻人大有长进。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确实到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发展要抛弃不断跟踪发达国家的模式,寻找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应该发迹于中国文化土壤,易为国人接受,易在中国生根、普及。他说,中国的文化的精髓是道德标准、秩序、和谐、天人合一。这种精髓体现在数理方面、也易为中国人接受的理念可能是“穷尽”、“因果关系”、“完美”、“和谐共存”,而这在现代科学里就是分析、逻辑、综合以及系统;这种精髓体现在数理方面、也易为中国人接受的理念可能是“诀窍”、“捷径”、“工具与自然的容合”,而这在现代科技里就是发明、效率和隐形。因此,应将这些应用于科技发展模式或者科技本身,并且每个学科领域都可以这样思考。总之,中国人应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充满中国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大厦,这也许是中国科技发展之路的入口。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