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8年“两会”专题 > 聚焦科教
叶青代表建议尽快建立大三峡经济区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2008-03-10 发布时间:2008-03-10 【字号: 小  中  大   

近年来,关于建立三峡经济区的呼吁一直活跃在理论层面,而在政策和操作层面的反馈并不积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从生态与经济安全并举的角度再次提出此项建议,希望引起中央的重视。

叶青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说:“事实上重庆已经在进行三峡库区的建设,但只局限于它的行政范围内,整个三峡是大三峡,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在湖北,现在就希望国家能够承认它是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

对此建议,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曾表示,三峡工程是一个全国性的工程,理应对湖北的发展作出推动。

国家层面统筹

区域经济的形成,必须依托地域上的发展空间、便利的交通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前景。三峡经济区在上述方面虽不是强势,但也在逐步完备。记者了解到,三峡经济区或三峡库区应包括湖北、重庆两省市的22个县市区,是一个超越了行政区划的完整的经济区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库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农业、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能量;宜昌到万州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交通瓶颈被进一步疏通,三峡地区与中西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建立三峡经济区的时机日益成熟。

同时,库区现有地质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大坝建设带来的移民安置及人为经济活动的增加,使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为严峻的是,地区近百万移民的生存,11座县城、114个集镇的搬迁重建,公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复建重修,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对中部生态与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三峡地区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区成为必然。

“重庆、湖北联合建设三峡库区提议并不多,从国家层面综合考虑的更少。”叶青说。针对三峡地区应该保护而不是开发的意见,他认为地区开发已成既定事实,例如对天然气、铁矿资源的开发,但为了避免盲目开发,需要合理规划,明确优化开发、适度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实施这样的控制必须依靠中央的政策,因为涉及到两大行政区,最好能设置一个类似于国务院领导小组的统筹机构。”

发展生态经济

依据现有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及发展要求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三峡经济区的经济模式将以生态经济为主。即按照库区自然条件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建立节约型、综合型、高效型、开放型的经济结构。

叶青认为,一是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轴心,以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增殖为主,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生产力。二是以现有城镇为骨架,发展沿江小城镇带。依托小城镇开发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和绿色市场,发展节约资源、无污染、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三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他还建议重新分布三峡库区现有人口,实现人口的合理承载。一方面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一方面鼓励人口合理流动,改革户籍管理办法,取消城镇对人口的限制;同时建立农村责任制后的土地流转制度;有计划地实施移民外迁。

库区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总量约为1.4亿吨,占长江上游入江泥沙量的26%。因此必须强化水土保持,提高自然效能。通过强化森林保护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针对高污染企业继续采取强制性措施,实施关停、治理等措施;通过搬迁对工矿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减少污染性企业数量,提高企业的素质。对新办企业首先进行生态设计,用生态工艺替代传统工艺,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对于城镇建设必须配套控制和治理设施。

政策资金倾斜

环境高要求,资源富集,同时经济较落后,交通不便,这些要素左右着三峡经济区的未来发展。科学统筹这些要素因之也需要更高层面的关注。如果三峡经济区能上升到国家层面,当务之急应从哪些方面具体推进其建设,叶青在其个人博客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他认为应实施补偿性的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优先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高科技、环保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经济区,建成中国中部规模最大的生态保护区。

其中,在项目的安排上应优先发展生态环保项目,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对经济拉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有影响力的企业来库区投资建厂,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增加移民就业。

在投入方面,除了库区自身投入外,国家应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库区资金短缺问题。西部开发战略应考虑加大对库区投入份额,通过给予银行贷款等措施鼓励东部发达地区资本向三峡地区扩张、转移。对重要环保项目采取贴息贷款的办法;可建立生态环境基金,如从三峡工程发电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等。同时要继续支持库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移民生活条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