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热点提案
如何塑造大学核心竞争力
——人大代表谈新时期大学建设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3月10日 发布时间:2006-03-10 【字号: 小  中  大   

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等一波又一波的发展热潮,不仅没让我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而且还使我国高等教育备受争议。在今年的两会上,各地高校代表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记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新时期到底该如何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当谈及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紧扣国家发展脉搏、紧跟科学发展脚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许智宏说,大学中人才相对密集,捕捉信息的能力较强,教师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重点大学还吸引了全国一批最优秀的学生,他们能有较好的条件参与科研工作,接受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大学有进行创新的人才条件。

此外,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有比较合理的学科布局。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学科的优势,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使教学、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大学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和学生是核心要素

对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认为主要体现在“五学”,即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和学生;要增强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五学”建设。

顾海良说,学者是根本基础。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者,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学生是根本对象。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就体现在所培养的大学生的质量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质量高低的基本要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授大学生以知识,育大学生之能力,更要成大学生以创新精神,立大学生之民族振兴情怀。

顾海良认为,学科是必然载体。学者的声望和影响总是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数量上,同样也体现在学科优势的发展势头上。学术是重要标志。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弘扬创新的学术风尚,形成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学风是必要保证。有没有良好的学风,有没有历史积淀的富有特色的学风,是一个学校能否跻身一流的根本。

教育产业化不利于培养大学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因在发言中抨击教育产业化而成为记者笔下的热门人物。他说,学校的竞争力包括人力、物力。人力包括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这两支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本力量。物力是办学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设施。

但是纪宝成对教育产业化明确表示反对,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我反对教育产业化,我认为要做好公共教育事业。”

纪宝成说,教育产业化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对培养大学竞争力产生的危害不可低估。而消除教育产业化的不良影响,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