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创新话题
赵国通委员:不能简单否定冶金等重工业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6-03-06 【字号: 小  中  大   



科技日报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张晔) “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人针对我国年产3亿吨钢的现状,提醒说这是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我们转嫁,要警惕。但是用13亿人口一除,我国人均才0.15吨钢,而美国人均0.5吨钢!”
  来自上海的赵国通委员拿着手中一组数据向记者说:“我国的钢铁化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能简单地‘跨越式’向信息电子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进军;我国要继续支持冶金化工等重型工业,否则国民经济就会垮掉。”
  赵国通委员长期在上海市经委工作,参与和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上海要不要搞宝钢和漕泾化工新区的决策争论,对产业结构的布局和作用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冶金化工产业是材料工业,而人类对材料的掌握程度和开发水平几乎就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率的首要标志,进而成为人类文明史阶段划分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水泥塑料时代等。
  “‘强国必强铁,富国必富油’是任何大国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从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们要逐步降低能耗,减少排污,少用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赵国通说。
  据赵国通介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钢铁、石化产业,完全可以把它们升级为节能、节材、节水、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绿色清洁产业。如上海在金山、奉贤两区交界的杭州湾边兴建了国内最大的现代综合化工工业区,用天然气热电联供达到节能指标,多级净化过滤清水部分回用,部分灌溉海边沙滩,营造湿地,已引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视;2005年,有关部门决定把首钢搬迁到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用新技术再造一个全新的首钢,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值得各地方政府学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