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案例(二)
创新者的开拓勇气与献身精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10-10 【字号: 小  中  大   

张 懿 绿色过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6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张懿院士是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综合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系列新技术和优秀示范工程;90年代开拓了清洁工艺-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研究新方向,主持我国第一个清洁工艺国家项目,在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多级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和绿色过程工程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性成果和产业化应用突破。现主要从事绿色过程工程方向的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130多篇,专著2部。

科学上的开拓者最初往往是不被主流认同的,能否坚持到最后取得成功,是对科学工作者全面素质的考验。开拓者的勇气来源于科学正确的判断、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下定的决心与坚持不懈地执著追求。科学创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是谋生手段,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是一个优秀科学家的基本条件。作为绿色过程工程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我在多年科研实践中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80年代初,在工业污染治理的社会需求急切的背景下,我在国内率先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融合渗透到环境工程学领域,提出资源再生循环与无害化技术相结合的积极治理路线,并一头扎进了贵州示范工程的建设。当时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还未被广泛认识,搞资源材料化学化工的人去研究那些组分极为复杂-提取分离极为困难的毒性工业废弃物的回收与环境治理是否是方向?而当时搞环境学科的人是不涉及资源回收利用的,带这个头确实需要勇气。是学识积累和综合判断支撑我们把握研究方向,突破传统,下定决心,并最终建成了有海内外影响的环境示范工程。

90年代初,我根据国家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在中国科学院开拓了绿色工业化学-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新领域,率先由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研究。以化工-冶金系统突出的严重污染行业-铬化工为突破口,开拓了铬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集成技术,成为在国家攻关立项的第一个清洁生产项目,1000吨/年中试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现已进入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在原国家计委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计划实施。在国内外首次开拓的低温亚熔盐高效反应-分离新系统和零排放绿色化工新过程,已拓展为处理两性金属多种矿产资源的普适性新理论和平台技术,作为清洁生产前沿技术进入“十五”国家863的第一个项目。现在绿色过程工程的路子越走越宽,又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生态大系统,生态-循环型经济模式的建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会对绿色技术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已非常之大,我们的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扩展,并始终走在资源环境学科交叉前沿,培植了一个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创新方向。正确判断选定科研方向和选题是创新全过程的关键。方向性创新要有开拓者的勇气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科技人员要有前瞻性战略家的眼光去正确选择自己做什么。选题本身就是关键性创新。

创新的思路并不一定得到成功的结果。我的体会是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这种完全的投入、付出,把你的生活及个人的一切不自觉地都融合到事业的主流中去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大多如此。

创新研究不是线性加合或重复别人的工作,你的新想法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实验证实的冲动,它使你甘愿放弃其他的一切,这是一种没有杂念的纯净的科学境界。80年代我在贵州现场做中试得了黄疸病,当时只是担心有没有传染性,因为不能影响他人。我决定只要没有传染性,就不离开现场,结果如愿以偿,坚持留在现场没日没夜地工作,直至试车成功。几年以后体检才发现已有了肝病抗体。这种拼劲,这种执著的追求、创新的冲动,往往是自己也控制不了的。

过程工程研究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才能做大事情,这个团队的精神支柱就是建立在科学追求和国家需求结合基础上的奉献精神,而带头人的表率作用和导向非常重要,要用科学、正确的判断-决心-实干精神调动起合作者的最大潜能,一道去完成创新科学工程。

撰稿人:张懿

点评:

张懿先生说:“科技人员要有前瞻性战略家的眼光去正确选择自己做什么。”这是她几十年工作的真切体会。在这篇案例中,可以看到好些“率先”、“开拓”、“第一”、“首次”等词汇和一个个新的成果,这是她用前瞻性思维开拓绿色过程研究领域的真实写照,表现了她的个性、勇气、追求、献身、爱国等全面素养和高尚情操。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观点,如“科学上的开拓者最初往往是不被主流认同的……”等,读过之后,使人深受启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