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案例(一)
创新需要独立见解和兴趣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10-10 【字号: 小  中  大   

田波 病毒学与生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12月生于山东桓台县,1954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他读大学期间就对病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熟读诸多病毒学名著,力求融会贯通,为以后研究打下了基础。分配到微生物研究所后,他系统地开展了我国植物病毒和亚病毒研究,近年来又涉足动物和医学病毒研究,在解决病毒学某些疑难问题上,取得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实践所证实,并为国内外病毒学界所承认。获国家级和中国科学院成果奖3项。

田波工作初期承担的第一个研究项目是“马铃薯退化原因的研究”。当时受苏联的影响,“生态学派”(认为马铃薯退化是因生态因子,特别是高温影响引起的)占统治地位;但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证明病毒的感染导致马铃薯退化。他们没有受上述对立学派的束缚,而是通过独立思考,设计了周密的实验。经过多年研究阐明了病毒、高温与马铃薯退化的辩证关系:没有病毒的感染,即使在高温条件下马铃薯后代也不发生退化;而病毒的感染也并非在所有条件下都必然能导致退化,在昼夜温差很大的西藏地区,已感染病毒的马铃薯可以不发生生产上的退化,尽管在马铃薯体内仍存在低浓度的病毒。根据上述理论所设计的基于纬度、海拔高度和季节的温度差异以及天然(海岛等)和人工(纲室等)隔离病毒的传染,生产无病毒和少病毒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技术和留种制度,在有关单位协作和进一步发展中,已在我国数千万亩马铃薯生产中应用,创经济效益数十亿元。这一事例说明,即使在经典的生物学问题上,也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他进行的第二项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是在国际上首次报导黄瓜花叶病毒的卫星核糖核酸可用于病毒病害的防治。一些病毒往往伴随有卫星病毒或卫星核酸。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田波院士在国际上最早通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证明有些病毒卫星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并致弱病毒引起的疾病,并提出病毒卫星是感染病毒的亚病毒的观点,于1983年在国际学术刊物上首次报导,用黄瓜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构建的生防制剂,在田间防治病毒病获得成功。除在国内推广应用外,这一生物技术还转让给一日本株式会社。此外他及其共同工作者还对病毒卫星核糖核酸致弱病毒的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国际著名病毒学和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并被权威的“植物病毒学”教科书引用。

田波院士认为根据自己有独立见解和兴趣的问题立题研究,做出创新性结果的可能性远大于根据计划和指南申请的课题,他认为科学与技术不能等同,科学是探索未知,首先要有兴趣和执着追求精神,才能有所创新。

撰稿人:庄蔚华

点评:

田波先生早在读大学时就对病毒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专职从事病毒研究,从植物病毒和亚病毒到动物和医学病毒研究,取得了多项为国内外同行所承认的创新成果。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显露出他在研究中一些重要的科学思想。他认为:只要独立思考,“即使在经典的生物学问题上,也能走出自己的路”;“根据自己有独立见解和兴趣的问题立题研究,做出创新性结果的可能性”更大;探索科学问题“首先要有兴趣和执著追求的精神”。这些观点很有见地,可供其他科学工作者参考、思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