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特别报道 > 获奖集体
“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研究集体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03-19 【字号: 小  中  大   

“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研究集体隶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研究集体是一个以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群体,同行们称之为“辽西队”。最近5年中,他们发表了近100篇科学论文,4部学术专著和编著,其中51篇论文发表在SCI刊物上,19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

该集体对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6年前。那时,金帆、张江永和周忠和等组成了最初的辽西课题组,重点研究辽西中生代鱼类和相关地层。1990年9月,周忠和发现了堪称当时白垩纪最完整的鸟类化石之一的华夏鸟。至1998年,课题组的研究已包括鸟类、哺乳类、恐龙、翼龙、龟鳖类、蜥蜴、水生爬行动物、两栖类、鱼类以及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环境等诸多领域,更多的研究者也加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辽西脊椎动物群课题组”。

该集体负责人周忠和是1999年毕业于美国Kansas大学的古鸟类学博士。2001年,他带领课题组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 最近5年,他与同事研究命名了8个辽西古鸟类新种。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我国发现的古鸟类化石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期鸟类化石之总和。

该课题组的徐星博士在带毛恐龙、鸟类的起源、恐龙的习性、飞行及羽毛起源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5年中,他在Nature上发表了8篇署名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其中“带毛恐龙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他还和同事首次提出了鸟类羽毛演化四个阶段的假说和恐龙树栖的证据。汪筱林博士的研究重点在地层学、翼龙及环境等方面。1999年以来,他组织并参加了课题组几乎所有大型野外考察和发掘工作。他与国内外同行首次精确测定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解决我国陆相侏罗-白垩纪的界线这一重大地质学问题具有关键意义。王元青、胡耀明博士曾以第一作者分别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热河哺乳动物的论文。他们对我国辽西第一件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骨架张和兽,以及后来发现的中生代最大的哺乳动物爬兽等化石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张福成博士2000年在Science上报道了一种十分原始的羽毛结构。另外,他通过对孔子鸟和反鸟类古组织的比较研究,提出这些古鸟类具有很高的新陈代谢的能力,可能已经具有和现代鸟类相似的恒温的特点。他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古鸟类组织学研究上的空白。北京大学“长江学者”高克勤博士主要研究两栖类和爬行动物。他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事合作研究的凌源潜龙是热河生物群的一种长颈的水生爬行动物。2001和2003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发表了蝾螈化石的重要研究论文。王原博士主要从事辽西古两栖类研究,他与同行研究命名的三燕丽蟾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蛙。他对辽西重要两栖类的研究为探讨滑体两栖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他还作为副主编参加了《热河生物群》中英文版图册的工作。金帆和张江永博士主要从事辽西鱼类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1999年,金帆与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一起主编了《热河生物群》论文集。张江永研究的狼鳍鱼类是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并研究得最早的脊椎动物,也是我国最原始的真骨鱼类。

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课题组自实施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在热河生物群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在国内外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入选1999、2001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3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辽西队取得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古脊椎所有宽松的学术气氛和一群热爱专业,以身作则的前辈学者。张弥曼院士被很多知情的人称为辽西队的精神支柱。她为亲自主编的《热河生物群》中、英文两本图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此外,古脊椎所还有不少这样的幕后英雄,他们为这批年轻的学者甘当人梯,铺路搭桥,是辽西队取得成果的有力支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