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特别报道 > 获奖个人
陈锡康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03-19 【字号: 小  中  大   

陈锡康同志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他在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科技成就。

据悉,他研究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由美国科学家里昂捷夫所创立,里昂捷夫并因此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具有很多重要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怎样研究和体现占用与产出之间的联系,以及模型的非线性化和动态化问题等。陈锡康等科研人员为进行全国粮食产量预测,在编制和应用农业投入产出表过程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新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特点是不仅反映部门间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且把占用与产出、占用与投入之间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从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角度看,它不仅研究流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而且研究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模型和很多计算方法,如考虑占用的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方法、产品完全劳动量计算方法、完全占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等。他所研究的这项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技术获得国际上部分著名学者的很高评价,认为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与创新”。

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历史证明,粮食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对粮食产量进行精度较高的预测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研工作。

早在70年代末,中央有关部门就委托中国科学院进行全国粮食产量预测,并对此提出两项要求:

第一,为便于及早安排粮食的消费、存储和进出口,预测提前期要求为半年左右(如果预测提前期短,到8-9月份才发现当年粮食欠收,再到国际市场买粮,粮价已大幅度上升;第二,要求预测精度高,平均误差在3%以下。

目前,国际谷物产量预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气象产量预测法、遥感技术预测法和统计动力学生长模拟法。预测提前期通常为两个月左右,误差为产量的5~10%。这是由于地表作物尚未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预测,而目前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水平对1个月以上的天气情况还难以做出可靠的预测,这都影响了这些方法的预测提前期和精度。

陈锡康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以投入占用产出技术、非线性预测方程和最小绝对和方法等为核心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1998年,中国科学院实行知识创新工程以后,陈锡康等又提出了非线性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如以非线性形式反映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亩产的函数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精度很高的20个非线性粮食产量预测方程。

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自1980年起,连续二十三年进行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工作。23年来,预测提前期为半年以上;预测各年度的粮食丰、平、欠方向全部正确;23年中8年的预测误差小于1%,6年的预测误差为1-2%,5年的预测误差为2-3%,2年的预测误差为3-5%,2年的预测误差为5-8%;平均预测误差为抽样实测产量的1.9%,在国际同类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农业和粮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1998年以来,他获得中央领导十余次好评,中央有关部门也给以很好评价。1999年在第十五届国际运筹联(IFORS)世界大会上,陈锡康、潘哓明和杨翠红等的关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与中国粮食产量预测的论文获得了大会唯一的国际运筹学进展一等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