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信息化工作动态 > 2007年第1期(总第一期) > 工作部署
抓住机遇,应用导向,服务创新,理顺体制,使我院信息化工作更上一层楼(第一期)
—— 江绵恒副院长在院“十一五”信息化工作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01-15 【字号: 小  中  大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以北京的网络中心为主会场,各分院为分会场召开院“十一五”,或者说是院三期创新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动员大会。虽然这个会议开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但是我觉得还是非常及时。刚才铁牛秘书长代表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我院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报告。我和尔畏一起讨论过这个报告,铁牛同志也向路院长做过专题汇报。报告中提到的对那些问题的看法和下一步工作的部署,我们都赞成。在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就我院信息化工作开展与部署,再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和思考。

    我想谈的第一个认识和思考,就是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和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在刚才铁牛报告的开始,他已经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把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向大家表述一下。现在大家常常谈到信息经济,或者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常常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我们都知道,如果回顾人类文明史的话,我们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迈进。对应这些社会的历史进程,我们又可以归结为所谓原始时代、奴隶时代、工业化时代,到现在的后工业化时代,或者叫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从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到工业化时代文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话,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或者说科学发展观,我们不难看出信息化的重要性。农业时代的主要标志与农业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联,它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生产工具和主要自然资源,那个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人的劳动力,最多加上牛和犁巴等,它的主要生产资料就是土地、河流等自然资源,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听天由命,看天吃饭。到了工业化时代,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及生产方式,主要表现在人的劳动力已经不是主要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已经延展到机器,这是工业化时代在生产工具方面的革命,工业化时代的资源也已经不再完全是土地。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从18世纪到现在近200年的工业革命过程中,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发展是机器,而最主要的资源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成为我们200年工业革命的主要支撑资源。而我们所有的生产工具,主要是机器,实际上是围绕着化石能源发展的。

    从上世纪末开始,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我们跨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或者叫做信息时代。我们要思考在这样一个时代,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与之相符的生产力,发展力,生产方式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生产工具是什么,这个时代的主要资源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或者信息时代,它的主要资源,也就是促进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资源,将不再是化石能源,而是知识和信息,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发展依赖的主要资源。生产工具也不会再是机器和装备,而是能够推动知识或信息形成从产生、挖掘、传输、扩散、存储、处理到应用这样一套价值链的能力与手段。这就是我们信息时代的生产工具。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方面,正在由原来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到现在重化工阶段发展,换句话说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过程,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因此我们仍然非常强烈地依赖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工具及资源,也就是说我们仍然依赖于机器设备,仍然依赖于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另一方面,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也处在一个全球化的进程中,处在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刚才我提到,过去200年的工业经济或文明发展,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依赖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工具的发展发现与发明。但是全世界能够或者说已经从工业时代跨入到后工业时代的人口,最多也就十个亿,只占全世界60亿总人口的1/6。这十个亿的人群中,可能专门有人在考虑后工业时代的事情,他们的产业结构可能已经完全不是工业经济,甚至不是加工工业,他们的产业结构更多的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而其中知识的成分、信息的成分可能更多。全世界另外的50亿人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国家就有13亿,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现在全世界都非常关注能源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因为人类的化石能源经过两百年的使用已经所剩无几,甚至于不足以支撑50亿人在未来的200年里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水平。现在至少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发展权、生存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积极开展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这是我们三期创新的重要部署,是我们三大基地的工作重点。与此同时,我们要跟上历史发展的进程,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人类的发展毕竟要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按照创新三期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在国家科研体系中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要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因为我们国家不完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所以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方面科学院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我院信息化建设部署的重要意义,这个重要意义就是信息化不只会反映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也必然会影响到科学研究的生产方式。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然是第一生产力,那它也有生产方式。在工业经济时代,这种生产方式更多表现在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支持科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先进仪器设备的支持下,科学研究创造出了很多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当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或信息化时代,如我刚才所说,信息化的手段,或者信息化的生产工具,以及信息化资源也会改变我们科学研究的生产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强调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是怎么都不为过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关于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想谈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要以应用和解决问题为动力,为目标,为牵引。我想这应该是我院三期信息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刚才铁牛谈了我们的具体目标,包括三大环境、五大平台和三大体系,我觉得他总结得很好。当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是经过了知识创新二期的部署实施。应当说在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建设中,院党组对信息化建设是高度重视的,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二期的任务主要是建设基本的基础设施平台,也就是说主要是把生产工具或者说信息化基础建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实施三期建设的任务。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怎么把我们的信息化大厦建设起来,我想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主要是指经费资源。因此,我想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应用,要以解决问题为牵引。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的ARP建设。应该说我们ARP建设在二期创新有了起步,初步完成了一期工程,在尔畏院长亲自领导下有了比较大的推进。在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科研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理念宣传方面,在反映信息化时代生产方式特征方面,我们科学院的工作是领先的,是有成效的。在三期创新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应用。ARP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化的应用,事实上应用本身就是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还有一个例子,为了迎接明年的奥运会,北京市将在交通管理方面有重大举措,8月17号到20号北京市在限制车辆行驶方面做了一次尝试。北京现在有300多万辆机动车,而这次限行,一下子就限制了差不多130多万辆。我们院配合北京市组织了一次针对这次限行行动的大气监测计划,我们集成了院的相关资源,为北京奥运做了一次实际工作,检测表明此次行动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这次监测工作需要将大气测量数据和车辆运行的数据配合起来,但我们没有车辆运行数据,而北京市环保局有一个从加拿大进口的检测北京车辆的微波装置,由于数据是存于测量仪中的,取一次测量数据需要两天,北京市环保总局每两天提供一次数据,与我们院里数据进行集成。而上海微系统所所做的微波车辆流测量,则是通过无线传输把包括现场测量车辆运行数量在内的所有数据实时地传输到了我们的运行中心,也就是我们的指挥中心。在大气测量方面,除了大气所运用了传统的大气测量方法,我们的安徽光机所还运用了激光测量方法,动态地测量大气的情况,这些数据也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我们的指挥中心。我们在指挥中心收到的是多方位实时信息的汇总报告。这就是信息化的应用,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典范。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科研生产方式,也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科研生产方式。所以我想,我们三期建设的两个主线ARP和e-Science,更多的还是要以应用和解决问题为我们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应用好我们有限的信息化资源。这是我想谈的第二个思考。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要与我们院的创新工作紧密结合。我院三期创新要建设“10 +1”基地,其中也包括了信息技术的建设,我想还应该再加一个,这就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要与“10+1”创新基地建设有机地融合。举个例子,刚才铁牛报告中已经提到了,在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中,有一个超级计算能力的加强与提高问题,他刚才已经提出了到2010年,我们的网格聚合计算能力要达到150万亿次。现在,我们的信息基地在超级计算机研发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项目,这就是面向蛋白质研究的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希望能够达到十万亿次通用和九十万亿次专用的能力,这是以我们院生命科学研究发展为平台的一个机器,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项目。它既代表了我们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水平,同时也代表了我们生物学研究的水平。从这件事情中,我们感觉到,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正在从原来的实验科学,或者经验科学向系统科学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进程的演变,是科研活动的生产工具的变化所带来的革命。上述的超级计算机实际上就是超级计算与生物医学的结合,或者说生物学所特定的软件的开发。如果把这些东西都集成起来,我们就把信息化的手段用到了科研活动中。因此,把信息化建设和“10+1”创新基地的建设内容能够有选择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我们创新三期中,信息化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我还要提到我们的ARP系统。ARP一期主要依托单位是神州数码,而我们的ARP运行系统中一个最主要的支撑软件是Oracle。刚才铁牛已经提出来了一个总体目标,但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可能,在创新三期中,我们的信息基地建设将支撑软件作为我们的重要课题呢?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课题,是我们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我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三期创新信息化建设怎么与基地建设融合起来,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三期创新信息化建设还是要强调思想理念是核心,体制机制改革是根本,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要在思想理念一致的情况下,保证我们科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大踏步的向前推进和取得进展。我们要进一步理顺我们的体制,进一步改革我们的机制。开始的时候我就说过,三期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动员会到今天才开,也许是晚了点,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会议。在此,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创新二期,为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我们组建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也就是信息办,但那个时候信息办实际上是挂在网络中心。后来由于人员的变化,一些领导同志职务的变化,这个办公室又从网络中心分离出来。创新三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又在院规划局下面设了一个信息处来承担信息办的日常工作,因为我们认识到一个机关的职能部门和一个支撑的单位的定位是不同的。由于人员没有完全到位等等方面的原因,最近党组下了很大的决心,任命了谭铁牛副秘书长来主管我们信息化工作,同时又对网络中心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加强。上周院党组会决定在院办公厅设立信息化工作处,给它一定的人员编制,让它真正起到我们科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或者执行机构的作用。这样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有领导小组,又有信息办、信息化工作处这样一个行政职能机构,全院信息化建设总的领导机构,而网络中心是我们主要的核心的支撑机构,再加上我们现在分院和各个所的技术支撑力量,特别是在二期ARP实施过程当中,我们的分院和研究所都培养了一支非常难得的信息化的队伍。我们希望这样的一个体制安排,能够对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一个促进作用,或者发挥显著的体制作用。在三期建设中,在体制理顺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信息化支撑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培训,稳定队伍,以此推动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机制方面,我想最重要的我前面已经说了,尽管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下了很大的决心在二期和三期都做了大量的投入,但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资源是毕竟是有限的,这个投入必须要有效益。投入不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在某种时候它还是一个稀缺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投入的产出效益。刚才铁牛说了,我们要有对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我们的科研活动也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与它产出的比较就是它的效益。比如说我们的网络,又比如说现在超级计算的使用问题,有些课题组说需要几十万亿次,至少20万亿的计算性能,还有些课题组说需要几万亿的计算性能,如果这个课题是以计算为主要研究手段,那就要研究一下它的成本是多少,它的产出是什么。我们不是要去卡和压,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更加强化优化我们的投入效果,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这就是我想强调的最后一点,就是我们要以理念为核心,体制机制的改革为根本,人才队伍为关键。我们强调这三点,是希望三期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有更大的推进,有更大的成果。所以尽管今天已经是2007年的9月份了,三期建设我们到2010年就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还为时不晚,我们还可以迎头赶上,特别是在理顺了体制,加强了领导后,我相信我们院的信息化工作,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十一五”期间,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向国家交帐,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就谈这么四点看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